农村养殖网
PC版

特色引路 奏响兴乡富民“进行曲”

2024-10-27 04:25本站原创浏览:5124次
编者按:今年是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后的第一年,为了深入反映我市发展振兴的崭新面貌,日前,本报记者深入我市部分乡镇,通过现场采访,切身感受当地的巨大变化。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记者走基层·看变化》专栏。敬请关注。  5月的陈家坝乡,青翠静谧。成片的油菜花已经开过,转成了满眼的绿。具有羌族风情的小洋楼排成片,标准的两车道沥青路蜿蜒伸向远方,野花野草在曾经崩塌的山体上扎了根,又形成了新的山坡。作为“5·12”特大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受灾极为严重的5个乡镇之一,如今的陈家坝乡早已脱胎换骨,收获新生。  昨(6)日,记者走进陈家坝乡的龙湾村,感受着雨后湿润而清新的空气。记者看到,在“5·12”特大地震中滑坡最严重的龙湾村经过复垦的土地上,已经栽植了遍地的核桃树苗,吐出的新枝新叶绿得耀眼。  “树窝子是雇挖掘机挖的,核桃树苗也是用生根粉泡过的,细土、肥土这些是从距村3公里外的地里弄回来的。”龙湾村7社村民石友太说,“复垦土地适合种果树,村里从外面弄回来的肥土,让果树苗的成活率提高,我今春就栽了90余株核桃苗。”  据龙湾村村主任杨康金介绍,灾后重建中,村里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是根据村里的实际,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经果林。今年2月,村民们开始在复垦的800多亩土地上种植核桃树,“现在村里4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种上了核桃树。”  在陈家坝乡的老街上,“远康酒厂”招牌非常醒目,提起酒厂主人杨康剑,大家都翘起大拇指。杨康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陈家坝乡,靠着烤酒和养猪手艺,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火。“5·12”特大地震中,酒厂和养猪场全部都震垮了,但他没有气馁,一门心思重新恢复生产和养殖。2008年9月,杨康剑的酒坊烤出了震后第一炉酒,酒坊也成为陈家坝乡第一个恢复生产的乡镇企业。走进杨康剑的酒坊,满屋子的酒香,让人闻之欲醉。杨康剑一边翻着酒糟,一边说:“烤玉米酒,再用酒糟养猪,一年收入大概有40多万元。”  在产业恢复中找准致富路的例子在陈家坝乡不甚枚举。虽然陈家坝乡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各种产业在地震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但乡党委、政府以“农民自主、政府支持、加强联合、持续增收”为指导思想,坚持一手抓恢复重建,一手抓产业培育,使惨遭重创的传统产业逐步恢复,发展势头良好。据陈家坝乡党委书记梁辉明介绍,去年,陈家坝乡规划了8000多亩土地种植核桃,其中复垦地占了2000多亩,乡里在复垦土地上发展核桃产业,让村民有了致富之道。此外,村民们还自己种些玉米、土豆、蔬菜,乡上也统一规划,种植了核桃树、魔芋、金银花等。乡里还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引进大型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在设法引进投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业有盼头,日子越来越红火,真是让人欢喜啊。”杨康剑对今后的日子满怀憧憬。如今的陈家坝乡,村民们正集聚全力一笔笔添画出崭新的色彩。  (肖琳 本报记者 袁媛 王官伦)  作者:袁媛 王官伦来源肖琳)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