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的致富经
2024-11-07网络转载浏览:7214次
夏日的朝霞映照着一张兴奋的面庞,1.86米的身躯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2009年7月的一个清晨,在临颍县北徐村机声隆隆的工业园区,村党委书记、北徐集团董事长徐德全指着一片即将封顶的厂房,两眼放光:“国内500强企业俺一家伙引来4个。你看,这是俺与全球假发大王瑞贝卡集团合作上马的新项目,投资4.8亿元,全部开工后,能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都说今年的经济危机多严重,俺感受不到。相反,今年是北徐集团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徐德全和记者边走边聊,口气里充满自豪和自信。省委书记徐光春离开北徐已一个多月了,但对徐德全来说,仿佛就在昨天。在徐德全看来,北徐是个好地方,这些年从中央到省里,来的大人物不计其数。从李长春开始,河南历届省委书记都与北徐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每一次省委书记的到来,都会掀起北徐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徐德全自信地告诉记者:“俺村就是一个大舞台,今天国内500强来演出,说不定哪天俺就把世界500强拉来唱戏,北徐的故事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一集比一集精彩、一集比一集有看头……”屈指算来,从1977年被选为村支书那年起,徐德全已经走过三十二载峥嵘岁月。春秋轮回,时空变幻,在徐德全的带领下,当年默默无闻的村庄已声名鹊起,富甲一方。如今,北徐村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和“国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徐德全是一个传奇人物,社会上流传的故事使这位极富个性的乡村领袖充满神秘、亲和的色彩,并成为提升北徐人气的无形资产。在漯河,徐德全的故事正在变成一种传说。酒桌上、闲聊时,提起“徐德全”三个字,大家先是哈哈一笑,“那个大老徐啊,嘿嘿,有意思”。大老徐究竟怎么个“有意思”,看了下面几个故事就知道了:有一次,一位中央首长来北徐考察,警卫很负责,寸步不离首长。徐德全看到警卫腰间硬硬的“家伙”,对首长说:“那个家伙挺吓人的,收起来吧,俺村安全着呢,没有坏蛋!”首长被逗得哈哈大笑。见面投缘,原定十多分钟的停留时间延长到一个多小时。那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到漯河视察。李长春参观完北徐企业就要上车时,徐德全忽然快步上前,拉住省委书记的手说:“书记哥先别走哩,您和俺农民兄弟照张相吧!”不等书记回话,像模像样地做了个造型,等待拍照。因为李书记行程紧,这一意外举动让县里的干部一阵紧张。没想到李长春书记哈哈一笑,亲热地拉着徐德全的手,愉快地应允了。在徐德全的眼里,没有条条框框,朴素的农民式思维使他不习惯于叫书记、叫这长那长的,见到指导北徐发展的各级领导就像见到久违的亲人,按村里老少爷儿们的叫法,称兄道弟,哥长弟短。某年,徐德全到省委找领导办事,秘书迎头拦住,问他找谁。徐德全大腔大调地嚷道:“找俺哥哩。”秘书打量着他,满脸困惑。“是大老徐吧。”主要领导应声出来,拉住徐德全的手分外亲切,并嘱托秘书,“今后只要是这个大个子来找,就让他进来。”在一般人眼里,领导面前没大没小,不知天高地厚,是犯忌的事。奇怪的是,大大小小的领导不但不怪他,反而很快喜欢上这个憨厚的村支部书记。在别人身上属于缺点的东西,放到大老徐身上,就变成了讨人喜欢的特点。也许,这就叫人格魅力吧。漯河市委书记靳克文对此评价道:“大老徐是风风火火干事创业的人,眼里有工作、心里有百姓、嘴里有幽默、身上有本事。他在用一种农民式的思维,理解着、实践着科学发展观。这样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乡村干部哪个领导不喜欢啊!”徐德全的身上,有股子牛气。敢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他认准的路九头牛也拉不回。村子里传说着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为了养家糊口,徐德全凭借一辆架子车,装载着一吨多重的货物,往返于许昌、南阳之间,俗称“拉脚儿”。有一次,一个赶着毛驴拉货的山东大汉邂逅徐德全,二人从南阳上路就暗暗较量。山东汉凭借毛驴这个帮手,不把徐德全放在眼里。早晨,徐德全早早启程,拉着小山一样的车子提前上路,到了晚上,二人总在同一旅店碰面,毛驴车始终未占上风。离许昌十多公里的时候,徐的老婆前来接应,山东大汉嘲笑大老徐终于斗不过自己,找人帮忙。哪知,徐德全一口气吃完老婆带来的干粮,不由分说,把老婆抱上车,拉起车子轻快地向前奔去。一干人看得目瞪口呆,山东大汉甘拜下风。从此,“铁人”称号不胫而走。#p#分页标题#e#徐德全身上有股子虎气。天不怕地不怕,敢为人先、敢争第一。这些年北徐的事业历经风风雨雨,但大老徐总是精神十足、底气十足,他对村干部经常说的就是:“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咱要把北徐的名气叫响河南、叫响全中国,成为闻名全国的小康村!”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一批重量级客商进驻北徐,大老徐的口气更大了:“人家是招商引资,俺是招商选资,不是国内500强不谈,要玩就玩大的。”徐德全的身上有股子猴气。了解徐德全的人都说他是大智若愚,粗中有细。见了面嘻嘻哈哈,满嘴农民式的幽默,其实心中明镜似的。大老徐不唯上、不唯书,不跟风、不作秀,只唯实。他认为农民干部是“坐地苗”,是“终身负责制”干部,不能调来调去,不能拍屁股走人。因此,干啥事心里都以百姓第一,绝不搞花拳绣腿的政绩工程。这些年,曾有好心的领导为了北徐的发展动员他上这项目那项目,大老徐认真考察后认为不可行的就实话实说:“谢谢领导哥,可不中啊,那项目一上,俺要喝西北风啦……”大老徐的率真让领导更加感觉到他是一个脚踏实地干事的人。凭借着这股猴气,北徐村在发展村级经济的道路上,,一步步做强做大。这些年,来北徐的大人物越来越多,大老徐说话讲究了不少。每逢领导视察听汇报,他在桌子上摊个笔记本,不断重复说一句标志性语言“在过程里情况当中”。看大老徐一本正经,听的人暗暗发笑。临颍县委书记郭国辉感叹:“徐德全是村干部中标杆式的人物,为了群众的利益,他身上像有一团火。如果我们多一些大老徐这样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一定大有希望。”“发展才是硬道理,群众信任你、抬举你,选你当村干部,你就要对老少爷儿们的幸福负责,要抓经济、拼发展,让大家过上体面的日子。”几十年风风雨雨,徐德全带领群众,围绕小麦做文章,把北徐村引领到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1977年徐德全任村支书时候,北徐村可不是现在厂房林立、绿树红花的美丽地方。“8年换了6个村支书,部队里干过营长的转业回来,在俺村照样玩不转。”和徐德全搁了二十多年伙计、北徐集团总经理徐奎生说:“班长上任的时候,也没多少人看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么个破烂摊子,让谁收拾都挠头。”早年丧父,家贫如洗,徐德全上不起学,肚子里没多少墨水。但老徐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脑袋瓜子灵活、管用,善于思考。用他那土得掉渣的话说:“咱村因为啥穷?因为啥事儿多?啥也不因为,一个字‘穷’呗。”不靠街、不临路,没资源、没门路,一年四季,2000多个老少爷儿们就靠几亩薄田打出的粮食过生活,能不穷吗?怎么才能把穷根拔掉,徐德全有他自己的主意。远学沿海发达地区,近学南街村玩泥蛋起家、玩面蛋发家,人家靠的都是上工业。他带着一帮人跑山东,到南阳,还真办起了壁毯厂、砖窑场、预制件厂等好几个村办企业。当年全国的村办企业都处于规模小、门槛低的状况,这些小打小闹的企业因为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始终赚不了大钱。徐德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农民没文化、缺技术,办企业咋跟人家竞争哩?“我爸有个特点,喜欢看历史、听故事,听了就不忘,还能活学活用。”徐德全的大儿子徐进安这样评价。“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用自己的长处对人家的短处,《三国演义》里曹操大胜袁绍,就是凭的这一招。咱农民最大的优势是啥,就是地里种的、家里囤的、天天摆弄的粮食啊。”1994年,徐德全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投资1250万元、日产150吨的面粉厂。此决定一出跟炸锅了似的。缺资金、少技术,没经验、少人才,你老徐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上马了,万一赔了,全村人绑一起吃糠咽菜多少年才能还清啊。老徐心里有底,他的逻辑是:“没风险就能挣大钱的好事落不到咱头上。中央提出解放思想,就是要解放咱农民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有了敢闯敢干的精神才有财神,想摘掉穷帽子,砸锅卖铁赶紧集资上这个厂。”路子选对了,风景大不同。村里的第一面粉厂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东北、西北甚至海南的客商都蜂拥而至。1997年,干企业上瘾的老徐和北徐村的村民们铆足了劲,又上了日产250吨的第二面粉厂。“就像从破架子车一下子换成了小汽车,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想问题、看问题跟以前就是不一样。”说起创业初期的劲头来,徐德全还是两眼放光。凭借着面粉厂打下的基础,北徐又一口气建起了4条日产60吨的挂面生产线,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进来,北徐人乐开了花,都说“班长真厉害,见识就是高。”#p#分页标题#e#此时的徐德全却把眼光盯在了谁都不注意的地方,工厂后面堆积如山的麸皮。这些货在当地没啥用,南方人用很便宜的价格拉走了。大老徐甚是好奇,一打听,人家做成饲料再运回来,比面粉还贵,生意好得很。“市场经济有学不完的东西啊!”大老徐背着手转了半个月。不久,年产3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又拔地而起。1998年,徐德全的又一大手笔——北徐集团第一养殖场落成,“天蓬乐园”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可是徐德全的杰作。“你们看,每一头猪都有个小房间,前面是餐厅,后面是卫生间,中间是卧室,冬暖夏凉。我想这真是天蓬元帅的人间乐园啊。”他说。“还是同样的道理嘛,有了麸皮俺不卖麸皮,有了饲料俺也不纯卖饲料。饲料用来干啥,养猪呗。”徐德全那“一棵小麦唱大戏,一棵小麦做文章”的思路就此基本成形。从麸皮到饲料厂,再到养殖场,徐德全已经向前迈了两大步。没承想,徐德全还不满足,还要自办屠宰场。这里面有个小故事。一次,他陪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当听人家介绍说,如果再办个屠宰场,一头猪可以赚200元时,徐德全坐不住了。“我辛辛苦苦4个月,养头猪才赚200元,人家宰杀一头猪,5分钟就能赚200元,太刺激了”2003年7月26日,北徐集团生猪屠宰和肉类加工、冷冻的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养殖场红火了,环保问题随之而来。谁也没想到,徐德全会把目光瞄准沼气发电。他说:我虽然不懂循环经济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到废物合理利用,实现绿色环保无污染,这符合国家的政策,上级肯定会鼓励支持的。“光俺北徐养殖公司,一年就出栏40万头猪。处理猪粪和养猪场污水费钱、费时、费力,就不能废物利用?”靠着这一想法,全体干部职工集资1800万元的沼气发电厂在2006年建成。经过干湿6分离、厌氧反应等先进工艺,污染物转化为沼气,沼气用来发电,解决了村民用电问题。排出的沼渣、沼液经过杀毒处理,又用在了3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上。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比无公害蔬菜的营养价值还高。从田里长出小麦,到沼液回归菜地,北徐村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条。从上下求索中一路走来,北徐集团蒸蒸日上,亮点频闪,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十强”等殊荣。2009年5月31日,省委书记徐光春视察北徐村,这里的发展模式让他十分振奋。徐光春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我看到了现代农业的曙光,从粮食到加工、养殖、屠宰,再到沼气发电、蔬菜种植,北徐村走出了一条典型的循环农业之路。北徐村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仅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而且也应该是我们发展工业要学习的榜样,希望全省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向北徐村学习。”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寒流导致“危机论”盛行。在市场狂澜中突出重围的徐德全彻悟到:眼光不行,处处是危机,思路一变,危机变机遇。要完成从危机到机遇转变的“高难动作”,就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因此,他最在意“学习型村干部”这个时髦的称谓。 “北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带领的一个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课题组对北徐村“一棵小麦做文章”的产业模式深感兴趣。一位满头银发的经济学家深入北徐村调研半个月,越研究越兴奋:一棵小麦上的产业故事不得了啊!庄稼地里种出了小麦,小麦做成面粉,面粉做成挂面,麸皮做成饲料,饲料饲养生猪,生猪进行屠宰加工,猪粪变成沼气,沼气进行发电,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多么完美的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条!这种绿色的、环保的、经济的发展模式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探索,展示着现代农业希望的曙光!透过厚厚的近视镜片,经济学家仔细地打量着眼前高大的中原汉子,问徐德全:“你上的哪所大学?”在经济学家看来,眼前的这位领头人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经济专家。“农业大学。”徐德全一本正经地回答。经济学家点点头,露出会心的笑容:“怪不得呢!”不过,徐德全随后说出的一句话,让老先生既惊讶,又好笑:“其实,俺小学上了三年半,书包丢了六七个。”从小学文化到现代农民企业家,徐德全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勤思好学。#p#分页标题#e#“过去创业靠胆量,现在发展靠思想。”徐德全认为,思想这玩意来得慢,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指导北徐发展的领导、专家们学习,“这世界变化太快,一不小心就跟不上时代”。为了变成“学习型村干部”,徐德全下了不少工夫。每逢周二、周五的晚上,村里的农民夜校就会准时开课,无论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大到国内外重大事件,小到村里的家长里短,内容无所不包。只要不外出,徐德全从不旷课。大老徐还爱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三国’、《史记》、《三字经》都讲得很精彩,里面很多道理和案例,他都用在了企业管理上。”北徐集团宣教处处长徐法清说。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面对低迷的市场,人人谈“危”色变,“危机论”盛行,还有一种论点认为危机就是机遇。“危机就是危机,危机不可能是机遇。”徐德全认为,危机是遭遇不是机遇。这位农民企业家有着自己的“危机新论”。他说,当你的眼光跟不上时代的时候,看问题容易“走眼”,一步跟不上,处处是危机。只有眼光一变,思路一变,危机跟着就变成了机遇。“危机不会凭空变成机遇。”徐德全深有感触地说,“有了眼光、有了思路,机遇也不会从天而降,机遇是拼来的,抢来的,大步流星追来的,奋力一跃抓来的,所以才叫抢抓机遇。”在北徐村的发展史上,徐德全也曾经历过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机”。北徐集团副总胡东海讲起“项目危机”,仍然心绪难平。那是2003年、2004年的事情,北徐村为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步伐,决定投资上马屠宰生产线。项目上马一半,突遭资金寒流,受政策性调控影响,资金告急。为确保关系北徐发展的重点项目,徐德全破釜沉舟,把生产流动资金也押上去了,尽管投入近亿元资金,但仍然无力回天,风风火火的项目搁浅了。那些日子里,徐德全彻夜难眠。静寂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在厂区徘徊,心中满是困惑:朝前走,几千万元资金比登天还难;朝后退,已投入的近亿元资金打了水漂,这都是北徐村的血汗钱啊!而且,可能因为这个烂尾项目导致北徐集团整个产业资金链断裂!北徐集团命悬一线。危机关头,徐德全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那段艰难的时光里,徐德全五上北京,七下南京,九赴青岛,拜访领导、请教专家、问计同行,走出北徐开阔视野。渐渐地,他的思路开阔了:站在北徐小圈子里看,这是一场无法克服的危机,站在国内的大圈子里,这可能蕴含着新的机遇。如果瞄准国内急需扩张的大型集团,走项目招商、挂大联大之路,北徐集团就可能通过战略重组,突出重围。几经考察,他瞄上了国内肉食行业的佼佼者江苏雨润集团。然而,挂大联大并非易事,面对陌生的北徐集团,南京雨润顾虑重重,双方谈了一年,没有下文。徐德全是一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他有一句徐氏名言:信念能使鬼推磨,办法总比困难多。2006年,趁全国“两会”期间,他创造机会接近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雨润老总祝义才。几天下来,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一次,祝义才没想到,俩人才分开一会儿,他竟会接到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电话。故事是这样的。徐德全和祝义才聊完后,趁着兴奋劲儿,来到省委书记徐光春的房间汇报工作。“徐书记,您放心吧,这几年各级、各部门对北徐支持很大,俺北徐各项发展还是孙猴子取经,老走到头里。”徐德全幽默风趣的话语,徐光春听得很是高兴。趁热打铁,徐德全又汇报了准备和南京雨润集团合作办厂的事儿。“好,很好,这个路子对头。”看徐书记很支持,徐德全当即就抓起了桌上的电话拨给了祝义才:“老弟啊,省委徐书记要给你通话,也是咱哥哩啊,自己人,不要紧张。”徐德全这么一说,徐光春只有拿起了电话:“南京雨润集团是国内的知名企业呀,近年来发展很快。河南是个有着上亿人口的大省,市场潜力巨大;食品产业是我们河南的支柱产业,发展很快;我们河南强力实施对外开放主战略,致力为中外客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欢迎你们到河南、到北徐来投资!”意外接到河南省委书记的电话,祝义才很吃惊,暗暗感叹徐德全能量之大。会后,徐德全又几次邀请祝义才到北徐集团考察。两家最终签订合作协议,雨润集团投资2亿元,与北徐合作组建河南雨润北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分割生猪5000头。北徐集团终于化“危”为“机”,走出困境,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更将大老徐的这一故事列为北徐集团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p#分页标题#e#从“自留地经济”到“朋友经济”,北徐集团正在实现战略转型。中国眼光,世界胸怀,开放心态,吃亏精神为北徐赢来了旺盛人气和新的机遇。徐德全说:“北徐的大舞台欢迎地球上优秀的企业家登台唱戏,俺们正在上演的节目是《草船借箭》。”“俺欢迎地球上优秀的企业家来北徐登台唱戏,共谋发展!”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徐德全提起他的战略新思维,一脸兴奋:“北徐集团应对危机的方式就是尽快实现战略转型。以前我们是‘自留地经济’,自拉自唱,量力而行;今后,我们发展‘朋友经济’,靠大联大,借力发展!”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爱看戏的徐德全总喜欢拿戏说事:“以前俺唱的是《单刀赴会》,现在,俺们上演的节目是《草船借箭》。”2006年与雨润集团的成功合作,令北徐事业峰回路转,蒸蒸日上,这件事也迫使徐德全思考一个新课题:转型之变。三十余年北徐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里冲杀过来,个中的艰辛和风险,徐德全深有体会。他认为,村办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发展理念、管理方式、人力资源、融资贷款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将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一场全球化的金融危机,更使徐德全切肤感受到大气候的无情以及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北徐集团要抵御风险,健康发展,就必须摒除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和陈旧观念,打开寨门,加快开放,联船出海,借风行船。转身之变无疑掀起北徐村新一轮思想解放的高潮,徐德全形象地比喻道:“以前的北徐是一片湖,通过‘朋友经济’,俺们就能通江达海,能量无限。俺要以朋友的全球化应对经济的全球化。”历经创业的风风雨雨,徐德全深切感受到开放的力量,也尝到了“朋友经济”的甜头。他说,他最敬重一个人,这个人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一生,这人就是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起步创业时,徐德全曾多次找到王宏斌,虚心向他请教。两位农民兄弟促膝谈心、坦诚交流。徐德全强烈的敬业精神,为乡亲共同致富的清晰思路,甘当小学生的诚挚态度,深深地打动了王宏斌。王宏斌认定,徐德全是一个干事的人,便对他待以兄弟般的礼遇,帮他制定规划,经济上大力支援。从那以后,北徐集体经济开始起飞。世上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徐德全自有一套哲学,他把“朋友经济”总结为十二字方针,“搭舞台,造环境,交朋友,促发展”。搭舞台就是拿出最好的企业和资产吸引合作者;造环境就是让合作者有一个安心舒心的创业环境;交朋友就是敢于吃亏让利,甚至让别人控股自己的企业,靠真心真情赢得朋友;促发展就是齐力协心,合作双赢。徐德全从小爱听《水浒传》,水浒里凭一个“义”字,各路好汉汇聚到梁山泊共谋大业,他也渴望凭借一个“义”字,让优秀的企业来北徐携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