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 [内容速览]在北京怀柔区有一个著名的观光休闲之处,说他著名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色,而是这里的一种鱼,这就是虹鳟鱼一条沟。这里几乎家家都养虹鳟鱼,迎接城里来的游客,相互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养鱼有些年头的沈希顺,不仅巧妙地避开了竞争,而且可以卖出翻倍的价钱 进入十月份,北京市怀柔区的沈希顺就睡不上踏实觉了,每隔一个小时他就要到虹鳟鱼养殖池去查看。 沈希顺:“这树叶子你看就堵上了,你要再晚来一会就该缺氧了,所以值夜班到秋天以后,一定要多看几遍,不然就该出事故了。”[page_break]
秋天山区落叶多,飘进养殖池后必须及时清理出去,不然就会堵塞进水闸,造成鱼池水量少缺氧。再有一个月沈希顺的虹鳟鱼就能上市了,预计产量在10万千克(kg)价值300多万元,丰收在即他一点也不敢大意。 沈希顺:“现在一般都在一斤半左右了,钱也都投入进来了,如果要不把它看住的话,一旦出现闪失,因为工作上的失误,就该造成挺大的损失。” 其实冬季本不是虹鳟鱼的销售季节,因为虹鳟鱼每年11月到来年2月产卵繁殖,这期间养殖户是不愿出售的。以前沈希顺也不在冬天卖鱼,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特别的卖鱼门道,也因此赚到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沈希顺是北京市怀柔区田仙峪村人,1985年就开始养虹鳟鱼,在他的带动下附近不少村民都开始养鱼卖鱼。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属冷水性鱼类,肉质鲜嫩,它的美味吸引着北京市民前来尝鲜,田仙峪村也逐渐声名鹊起,靠垂钓和餐饮不用出门村民就能把鱼卖了。可是到了2001年前后,村民们却发现游客来的多了,钱却越挣越少了。 村民:“原来最高的时候20多元钱,现在10元钱,降低降多了,现在养这个吧,已经没什么很大的利润了。” 村民:“我养的时候到过15元一斤,16元一斤,后来就降下来了,养殖一多就有点降。” 近几年怀柔养殖虹鳟鱼的农户达到上百家,从事虹鳟鱼旅游休闲的农家院发展到近千个,因为竞争激烈,鱼价从最红火时的每千克(kg)40元降到了20元。沈西顺同样受到了冲击,不过他没想着怎么去打价格仗,而是动起了别的脑筋。 沈希顺:“别人开始大面积养殖这个东西了,我们就减少,因为都养殖现在竞争特别激烈,我们增加一个新的品种,就是说有一个新的卖点。” 沈希顺打算从新品种上找突破。经过市场考察,他看中了一种名叫银鲑的鱼,售价比虹鳟鱼高,当地又没人养殖。他引进了5000条进行试养,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养鱼二十年的老行家,养起银鲑根本不行。 沈希顺:“它不耐咱们这个低氧,不适合咱们这个高密度养殖的这个条件。它身上爱掉鳞,拉网还有清理过程当中一碰它,身上这个鳞就掉了,一掉鳞以后呢,这个鱼就长那个疥疮病,到最后就导致它死亡。” 沈西顺随后又引进了七彩鲑等几个新品种,但是都因技术不过关或气候不适合而失败,先后投入20万元没见到一点成效,他心急如焚。2002年3月,沈西顺在当地水产局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一种俄罗斯选育出的虹鳟鱼能在8月份产卵,这让他喜出望外。 沈希顺:“常规的这个品种一般的都在夏天,集中在夏天出售,到了冬天就没有鱼卖了,等到8月份产卵这个鱼,正好赶到来年的冬季正好出这个鱼。” 养这种鱼可以反季节销售,也能避开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可是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养殖风险很大,气候、水质等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养殖失败,这让其他养殖户望而却步,看准了商机的沈希顺决定大胆一试。拿定主意后他没有忙着去引种,而是北上去了黑龙江。这个人叫王昭明,退休前在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工作,沈希顺从他们单位买过种鱼两人熟识,他向王昭明提出了一个请求。 沈希顺:“能不能过来给我们帮忙,这边有工作需要你的时候,如果有时间就过来这边上班。” 王昭明:“他科技超前意识比较强,看得比较长远,在科学试验上舍得花钱,舍得投放人力,舍得投放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