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政策 > 正文

“健康养殖让俺发了财”

记者近日来到新沂骆马湖畔,但见寒风吹拂下,烟波浩渺的湖水在堤岸上冲起朵朵浪花。

“走,到湖里看看俺们的网箱,那里的鱼多着呢!”窑湾镇农民金亚峰把记者领上渔船,发动马达,渔船在湖面上划出一道白色的水波。“自从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我们的收入就提高了好几成!”指着远处湖面上影影绰绰的白色浮标,金亚峰说,“那就是我们的浮箱,有几百个呢。”

越接近湖心,扑面而来的湖风显得越凉。“我放的是花白鲢,这种鱼只吃水里的浮游生物,不但不会污染水体,对水体还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说话间,几条鱼调皮地在水面上打着水花,尾巴一摆潜入水底去了。

金亚峰所说的合作社,便是新沂市骆马湖渔业养殖合作社,拥有3000多户渔民。2008年1月,合作社的水产养殖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合作社社长段夫亮告诉记者,合作社专门有人监控养殖安全与规范,从鱼的放养、中途管理、投入品时间剂量,甚至到渔民的文化程度、培训程度等,全程记录监控。

农民吴德文向记者介绍,3年前他家承包了5个鱼塘,每个鱼塘有十几亩,平时主要是自己一个人在打理。“一个鱼塘有十几亩,这鱼儿怎么喂?”记者问。吴德文走到一个铁制的投饲机旁,伴随着敲击声,开动的投饲机周围,满塘的鱼儿齐刷刷地涌来争食。他说,5月初放了1.8万尾草混、鲫鱼和花鲢等,当时放的7两左右的草混现在有3斤多了,1斤左右的花鲢现在有五六斤了,这个时候一网撒下去,渔网都拉不动。记者问一天喂几次,他说,“一天喂3次,8点半、12点半和下午4点半。到点,它们都在这等候吃食,掌握的时间准着呢!”

据吴德文介绍,现在入了合作社,打统一的品牌,所有社员都要统一标准,合作社实行10天一次的临塘检测,水生动物疫病实行常年动态监测,及时指导养殖户进行水质调控、疫病防治。合作社还成立自己的渔药门市部,为社员统一配药,和高校合作办厂研制生物制剂,生产光合细菌等五六个菌种。目前有60%的水面都投放了这些菌种,水质环境大为改善,为少用药、不用药创造了条件。

“实行健康养殖后,鱼塘的水质改善了,鱼病少了,产量由以前的2000斤/亩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斤/亩。”吴德文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俺养的鱼,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去年一亩水面纯利润6万元。今年行情好,估摸着这个塘14亩,能产2万多斤鱼,除去成本,挣七八万元没问题;5个塘保守说能挣35万元,健康养殖让俺发了‘鱼财’!”

“一年几个亿的销量,一点安全问题都不能出。出一点问题,合作社社员就全毁了。”言语之间,段夫亮对鱼的品质安全格外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