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三农 > 正文

延庆农民“精神粮仓”淘真金

这阵子,大榆树镇东桑园村村民杨桂华地里的活儿已收拾的差不多,她便隔三差五就往大队部跑一趟。经常一推门,杨桂华就发现屋里早已满满当当,乡亲们一会儿目不转睛盯着墙上的大屏幕,一会儿又说说笑笑。

这样的场景,从村里开办“图书馆”、建起“电影院”后就开始了。

有时和村民唠嗑,杨桂华就一个劲儿慨叹:“这新农村建设真不赖,富了咱口袋,还要富咱脑袋。”

杨桂华是全县成千上万“富脑袋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如何培育新农民?怎样让农民物质、精神双丰收?这两年兴起的益民书屋和数字资源包,就是卓有成效的实践。农民常说,他们从这越来越丰富的“精神粮仓”里,淘出了“致富经”,走上了“幸福路”。

“搓两把”少了 “读两本”多了

三年前,“益民书屋”四个字在延庆县新鲜了一阵子,现在提起这名儿,开始“略有疑惑”的村民已是“满脸笑容”。村民们常说:书屋就是建在家门口的阅览室,自己愿意看的书一般都有。

据延庆县委宣传部宣教科工作人员介绍,益民书屋是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出版局等部门于2005年推出的一项益民工程,全县已建成94家,其中农村82家(东桑园村和北关村益民书屋分获2007年北京市四星级和二星级书屋),学校10家,工地2家。

日前,笔者来到被誉为“北京第一家”的东桑园村益民书屋。走进大队部,铁栅栏门的正上方,“益民书屋”四个字赫然醒目,60多平方米的屋内,成排成摞的书籍摆满了书柜和桌子。

笔者一进屋,见“村官”李铮正低着头儿,忙着往书上贴标签。“俺们存书5000册,借阅率85%以上,群众热情高着哩!”

李铮的话音刚落,院里就响起了停放自行车的声音,几位大姐乐呵呵地走进来。“小李,听说咱村又来新书啦,俺们瞧瞧。”走在前面的大姐一边翻书,一边跟李铮聊了起来。

上一篇
天生我有才

下一篇
“订单”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