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所以菜粕苦的话,它能尝出来。
阎伊文:对,所以开始它能尝出来。
陈世瑚不信邪,他用菜籽粕做试验,选择3头牛单独饲养,并掺杂一定比例的棉籽粕,试养4个月后,效果反而出奇地好。
陈世瑚:做试验的牛,正常的情况,它最后我们的饲料配方正常的情况下,比平常吃以前饲料的牛,一个月增重要多12斤左右。
肉牛养殖户:做牛场这个控制成本,就是一定要充分把当地资源用好,才能降低成本,而不是要降低营养。关键是要利用当地资源。
陈世瑚的父亲:从这一次,我觉得我这个儿子,我说他真的是在实实在在在搞事,实实在在在钻这个事,也实实在在研究这个事,这样我就考虑,我说我内心想,但是不当着面儿子说,内心讲,这个钱我觉得投得值得。
看到重新站立起来的儿子成功后,做工程生意的父亲开始动心了。2011年11月,他主动投入600多万元,帮陈世瑚买回了600多头架子牛,等牛养肥了,到了销售的季节,陈世瑚却变得格外反常起来。
2012年3月的一天,工人们发现,陈世瑚不好好喂牛,反而围着牛转圈。没等工人琢磨明白,陈世瑚就兴师动众地招呼他们称起牛来。
工人:牵牛牵起火了,我也不干了,他一个人牵,一天牵一二十头,连手都牵出血泡来了。
牛养好了卖出去不就行了,陈世瑚这是要闹哪出呢?原来,陈世瑚一直记得在买牛时吃过的亏,他不想卖牛时再吃亏,他也要练出一眼就能给牛估重的本事。可是,这哪是一时半刻就能练出来的?陈世瑚竟然用给牛先估算再称重的办法,足足练了一年。
陈世瑚:它的彪形就非常好,但是这个牛它现在还没有到极限,它就还没有到极限,它屁股还没有完全长起来,背上面还没有起沟,当它背上有一条沟的时候,然后脖子跟屁股都长起来的时候,这个牛就长好了,这个牛它还要一段时间。
陈世瑚说得有模有样,他真的练会了吗?记者决定现场考考他。记者在牛舍里选了一头牛,决定就用这头牛考验一下陈世瑚估算重量的本事是否过关。记者;这牛好弄吗?
工人:不好弄。
记者:这牛你称过重吗?
工人:没有,从来没称。
养殖场的员工告诉记者,像这样一头牛,他们是判断不出具体有多少斤的,陈世瑚会判断得准吗?
记者:没事吧。
工人:没事。
记者:你们估计一下这头牛大概有多重?
工人:我们估计不出。
记者:您估计呢?大概估计一下。
工人:大概1000多斤。
记者:1000多斤。要怎么看?
陈世瑚:先看这头牛的整个长度,看这肚子,这牛肚子吃的挺大的。
记者:你现在在看什么?
陈世瑚:屁股,1480斤。
记者:1480斤。你确定1480斤?
陈世瑚:确定。
1480斤,陈世瑚说的有零有整。他似乎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牛上了地磅,我们也很急切地想知道,陈世瑚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
陈世瑚:这准的,这稳的,这个,稳定了。
记者:就是说差了8斤。
陈世瑚:对。
记者:那应该说在你们这个行业里来讲的话,算是什么水平?
陈世瑚:8斤算挺少的。但是今天这个,有时候也有看得不差的,但是也有差15斤,20斤左右的,这都属于是正常范围。
阎伊文:一般来说至少三年,但是作为陈世瑚来讲他没有这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