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成片的胡萝卜地,承载着太多农户们的希望,但收获却成了种植户心中最大的伤痛。由于国内市场的胡萝卜需求量太小,群众村的胡萝卜卖不出去了,这导致辛苦种植的胡萝卜成堆的烂掉,造成人们不小的经济损失。 面对辛苦的种植农户,为了给胡萝卜种植户寻找更大的销路,由群众村党总支书记刘忠毅发起成立了黑田胡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成员种植胡萝卜面积已经达到360公顷,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70%多,年产胡萝卜1800万斤。 “种了很多年的胡萝卜,年年种,年年愁啊。到最后卖不了都白瞎了。现在好啦,不愁没处卖了……”家住群众村的老李向记者倾诉,合作社的成立算是给种植户安了个窝儿,平时胡萝卜的各项事宜都由“管家”去办了。 谈起成立这样一个合作社的原因,群众村黑田胡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史祥介绍了成立合作社最重要的目的和作用。胡萝卜的需求量国外要远远大于国内,群众村的黑田胡萝卜名声远扬,主要销往俄罗斯以及韩国。而进出口商检部门是不允许以个人名义出口商品的,必须有一个实际的产品生产基地,必须以集团或组织的形式进行进出口往来。 “合作社可以充当这样一个‘角色职能’,可以为种植户打通一条非常重要的商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最终促成了合作社的成立。 对于今后将如何把握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史祥表示,虽然现在与之前相比,在技术、品种和产销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观,但是合作社才成立不到两年,现在仅仅起到了一半的指导作用,基本的东西还不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将来希望能够在国外设立定点销售点,让群众村的胡萝卜种植户获得更实际的利益。 农民感言 现在天天像过年 “现在的合作社可跟以前不一样!”孙喜山说,几十年前的合作社是以屯为单位的,每家每户都得把家里的牲口啊,犁杖啊,锄头镐头啊等等所有的生产用的东西交公。大家在一起干活,但是每个人干的活又不一样,有锄地的,有喂牛喂马的,还有看仓库的……当时是以“挣工分”的形式干活的,每家都出一个或者两个劳力,按照所挣的工分到年底进行分配。秋天收获以后,得先把国家的那部分粮食交了,再把队里来年需要用的种子,还有喂养牛马的食料留出来,剩下的才用来分给大伙儿。但是有的人家根本不够吃。 孙喜山当过生产队大队长,虽然这在当时也算是个“官儿”,日子也比大多数的普通农户好过得多,但是他却对那个时候的状况非常不满意。“有的人干的活儿很多,可到最后分粮的时候却没分到多少,赔的多挣的少,这也是很常见的事儿。” “我看现在这个合作社的形式挺好!现在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吃大锅饭了!地还是自己的,就是大伙放一起种,从一起买种子到一起卖粮,都是‘搭伙’的,又省钱又省劲儿,产量还高!”提到现在的合作社,孙喜山脸上笑开了花。 部门声音 政府积极支持和引导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组织模式,它将会对农村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哪些不足呢? 农安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综合科长闫新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新事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趋势。从农安县已经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其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地拓宽市场信息渠道;二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可以有效地促进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四是可以有效地发挥受法律保护的市场主体作用;五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六是可以有效地实现农民收入的最大化,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客观地存在着合作社总量小、合作领域不宽、合作章程不规范、合作功能不明显等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坚信经过努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代表农民利益的新型经济实体,一定会在农安县快速发展,最终涵盖所有农户,吸纳所有农民。 闫新槐说,政府方面将支持和引导农民大力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同时也要解决好一哄而上的问题,因地制宜,不强迫,不搞行政干预,要通过宣传发动,由农民按照自己的意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运作。 专家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