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资讯 > 正文

畜牧兴旺肉禽丰

 笼中鸡鸭肥,圈中猪牛壮。作为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及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生猪),江夏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主要的生猪生产基地之一。    江夏区近年立足畜牧养殖大区的优势,通过抓防检、建小区、引良种、施良法、普科技、舞龙头、壮龙身、强龙尾,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都市畜牧业转变,呈现出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生态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瓢水、一把糠”,昔日的江夏禽畜养殖是千家万户散养,既污染环境也无法形成规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江夏已先后建成了近百个工厂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如今该区已有万头生猪小区35座,30万只肉鸡小区12座,30万只肉鸭小区18座,万套种禽小区6座,3■10万只蛋鸡小区5座,建成千头猪、万只禽专业户2000户。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82%、90%,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领跑全省。    据统计,江夏区现在存栏能繁母猪4.6万头,能繁母牛2.7万头,种鸡、种鸭、种鹅20万只。连续三年能繁母猪保险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为了提高禽畜品质产量,该区先后引进丹麦、美国一流原种种猪3000头,全球一流原种种公牛百头。组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畜牧企业鄂美猪种改良公司,诞生了中国首个瘦肉型猪品种湖北白猪,培育了肉鸭新品种骡鸭,创造了全国生猪期货模拟交割首单。    到2008年江夏区畜牧业产值17.14亿元,占全区GDp10.57%,生猪、家禽、肉产量分别达到85万头、1770万只、10.5万吨,分别是建国时的27倍、57倍、26倍,全年向区外调出生猪72万头、家禽1600万只,畜牧业已从家庭副业成长为支柱产业,畜禽规模养殖成为江夏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生态养殖减灾增收    畜牧养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环境的污染。从2007年开始,江夏区将生猪养殖小区环保纳人绩效目标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沼气利用、垫料吸附、污水处理、养种结合、有机肥生产五种环保及资源循环模式,35个万头生猪小区环保全部达标。中化东方公司建成20万吨有机肥场,鄂美猪种改良公司建成沼肥电一体化项目,台湾远丰公司用生物科技嫁接畜牧业,“丰力旺”酵素生态养殖畜禽。银河生猪小区以6万头生猪养殖为载体,流转土地2530亩,建成猪■沼■稻、莲、藕、菜、渔、电于一体怡山湾农业园。江夏区每个万头生猪小区1000亩生态农场。    为了让养殖户能够科学应对禽畜疫病,江夏区严把消毒关,通过科学养殖,成功地消灭了牛瘟,控制猪瘟、鸡瘟、口蹄疫、禽流感,生猪、家禽、耕牛死亡率分别降至3%、8%、1%以下,每年疫病防控、助农减灾增收逾亿元,保持了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重大动物疫病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记录。最大限度地保障养殖户不受疫情影响。随着畜禽规模养殖的发展,江夏区畜牧业先后走出了省市人大代表张昌新、陈祖元,省市劳模胡贤和、田和启、郑枝英、何同建,首届武汉杰出人才雷贤忠,培育了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8家,培育了绿色食品“家佳康”冷鲜肉、“自然源”清洁蛋,培育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畜禽养殖企业35家。    江夏区培育了一批养殖品牌,延伸了肉猪、肉鸡、肉鸭、肉牛产业链,推进了一批项目建设。随着中粮集团投资97亿元的5113工程推进,生猪产业从饲料、种苗、养殖、屠宰、深加工到冷链配送完整产业链的江夏样本正被放大。随着温氏集团区域总部迁至江夏,10万套种鸡场建设,江夏肉鸡产业辐射效应扩大。江夏正打造百万头猪、3000万只家禽、百亿元畜牧产业链,强基固本,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