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红卫:那我生活干嘛呢?呆着什么都不做我觉得难以想象。
深深的农场情结总是在路红卫的心中挥之不去,她甚至无法想象离开农场的生活。
路红卫:我根本无法想象如果我不做这件事,如果我不做农场我怎么活着,而且我也无法想象我不住在农场里我住到哪去。
2006年路红卫在北京顺义区重新租了一块过去种玉米的200多亩的空地,因为她看到老农场关闭之后再没有一个异国风情的农场。而她要实现梦想建一个真正的意大利农场,来吸引那些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
达玛斯是路红卫请来的第一个帮手,他是一个设计师,是路红卫和前夫的好朋友。既然要做意大利农场,就要请一个意大利的设计师。
达玛斯:我也尝试带来了意大利的材料、设计、乡村建筑风格。如果你去到那里,可以看到原木,石头的自然风格,而不是高楼大厦、精致装修。
达玛斯的图纸在一片空地上慢慢变成农场。
2007年底农场建起来了,新农场抛弃了老农场的遗憾,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路红卫的想法。
路红卫:比如我说我们这应该是自然的,整个的建筑都是农场的风格,从它的形状到他的高度都应该是农场的。当然包括所有所有的细节。比如象我们的门一定都是木头的,全部都是木头的,像这样的门把手和这个地插销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因为在市场上我们买不到这种不发光的东西。农场应该是不张扬的,应该是有质感的。
这些自然的追求花掉了路红卫几乎所有的积蓄,农场也许就师她后半生的寄托。她固执的认为,靠农场的特色会迎来宾客满门,而且还可以卖出高价格的东西。然而事实却没有按照她设计的发展。
农场开业半年可是来光顾的人都寥寥无几,而农场每天的开销是10000元。当初建农场时她已经花掉了全部的积蓄,如果这样下去,这个农场就要关门了。这让路红卫感到不解,设施精良的新农场生意怎么就远远赶不上过去条件简陋的老农场呢?
一次一个老顾客无意间的一席话却让路红卫找到了生意不好的原因。
顾客:因为她原来有一个餐厅在三里屯那边,后来她说她要开一个意大利农场,所以我们一直比较关注,后来我们的一个朋友说她这已经开了,我们就来了。
农场的客人中外国人居多,而当初很多外国人都是通过西餐厅找到了老农场。可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却有很大的流动性。这就给路红卫造成生意不好的原因。
路红卫:流动性非常大,大部分的人会是两三年一个轮回,就是两三年他们就回去了,又有新的人进来,要不断的让新来的人知道这个地方。
过去餐厅是农场的窗口,只要到过三里屯餐厅的人多数都会光顾农场。可如今餐厅这个窗口已经不是自己的了,那就需要她再给农场开个窗。
路红卫:对我来讲就是给农场开一个窗口,有一个宣传的渠道有一个宣传的窗口。
可这窗开在哪里合适呢?转悠了几天路红卫终于把这窗口定在了望京商圈,望京是2000年后北京新兴的一个外国人和外企聚集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大量的路红卫的目标客户。
路红卫:可能这个地方会相对精致一些因为它地方比较小,虽然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房子但是基本你看来和农场的风格是差不多的,然后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地方是同样一个地方。
赵丹就是一个餐厅吸引来的意大利小伙子。2007年他刚刚来中国做生意,住在望京附近,离路红卫的餐厅很近。地道的意大利菜让赵丹频繁的光顾餐厅,久而久之赵丹对这些平时在超市里买不到的菜发生了兴趣。他也同时发现,餐厅里的装饰画都是一家农场的照片。
赵丹:因为那边的沙拉,西红柿,辣椒,就是原料都是从这边来的,一直在问这个菜在哪买的,因为别的餐厅一般都没有,因为就是真正的意大利菜。只能从意大利带种子在这种。
好奇心驱使赵丹来到了意大利农场。一到农场赵丹就被这里浓浓的意大利氛围吸引了。赵丹从此成了农场的常客,几乎每周都会到农场来玩。
赵丹:我每次到这都带我的朋友过来。
上一篇
沈菏生:销售管理中的三大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