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冲河镇,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能看到这样露天摆放的玉米。然而五年前,自从一个叫刘雪凤的年轻女人在苇沙河村出现后,村里的这种玉米梆子每年都在急剧减少,但农户的收入反而越来越高。 农户 肖亚波:“大伙都抢着种,它效益高,种一晌地每年能多收1万多元钱。”
农户 张凤山:“比别的庄稼有把握,没等来霜,我们这个地方就卖结束了。”
地还是原来那块地,生长的仍然是玉米。刘雪凤的到来让使原本平静的村庄不再沉默。
2000年时,刘雪凤还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在大连经销东北粘玉米的弟弟带回了一个让她十分意外的消息。
刘雪凤:“他回来了说,姐,我一天能卖2000块钱,你相信吗?”
当时刘雪凤的面馆一天的营业额也不过600元,速冻粘玉米一天竟能卖到2000元,刘雪凤觉得这中间有着巨大的利润,而弟弟刘雪来在这之前就已经到佳木斯考察过。
弟弟 刘雪来:“考察了以后,觉得挺简单的,我们也可以操作。”
弟弟刘雪来在大连经销玉米时,经常断货。他就想在自己的家乡五常种植,由于缺少资金,他就找到了已靠餐馆生意积累了部分资金的姐姐。
刘雪凤:“因为他没有工作,我也是纯粹的想法,也想带他干点什么。”
刘雪凤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反季节销售粘玉米,价格比正常季节要高出好几倍。她就一边经营餐馆,一边等待时机的到来。
弟弟 刘雪来:“当时选种是很困难的,我们跑了很多地方去找,后来终于在佳木斯农垦科学院找到这个种子。”
找到粘玉米种子后,刘雪凤并没有贸然行动。五常本地虽有玉米种植传统,但以前种植的都是普通玉米,这块黑土地到能不能适合种植粘玉米,她和弟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弟弟 刘雪来:“以前也有种过的,就是百姓家那个小园地,但是没想到,它能加工成速冻玉米,做一个反季节销售。”
2001年冬天,刘雪凤彻底放弃了餐馆生意,专心要做速冻粘玉米。自己家没有足够土地,必须发动农户种植。从小就有种植经验的姐弟俩知道,不同品种的玉米花粉会通过空气互相传播,如果普通玉米和粘玉米串花,就会影响粘玉米的外型和口感。
弟弟 刘雪来:“种植基地,不是说大面积的玉米都是可以种的,而是要单独的一块地,要防止它串花。”
苇沙河村农户的土地背面正好是一道山,这道自然屏障阻止了其他品种的花粉进入。当找到这片土地时,刘雪凤异常兴奋。当时的普通玉米只有每公斤4毛钱,刘雪凤决定和农户签定购销合同,并制定每只粘玉米2毛钱的最低保护价,这要比普通玉米利润高出2倍。
刘雪凤:“就是这个屯子,从这边到那边,挨家挨户走,挨家挨户讲。”
农户 张凤山:“以前我们上当受骗的太多了,合同也签了,货就是没人要啊,外来的不认识的,不给我们打保证的,我们从来就不相信这个事情。”
连续两个星期,刘雪凤也没签上几亩地合同。凑巧的是,她的哥哥刘学岭正好在这个村子当小学老师。这个学校的校长已经在村里呆了近30年,非常有威望。
刘雪凤:“跟校长谈一谈吧,咱们找他试试看。”
小学校长 肖亚波:“我们是好朋友,他肯定不能骗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小学校长在村里是个文化人,只要能把他说服,其他农户基本上都愿意跟刘雪凤签定合同。
小学校长 肖亚波:“我把我的一晌地部签了,大伙儿看我签了,也想肯定不能骗他们了。”
农户 张凤山:“到时候她如果骗我们的话,我们就找校长,他给我们担保,出条子。”
在小学校长的带头下,刘雪凤终于和村里农户签定了15份合同。
2002年8月,普通玉米还没成熟,这片土地上的粘玉米就大获丰收,苇店村的农户按照合同,以每只玉米2毛钱的价格卖给了刘雪凤。
刘雪凤将当年90万只玉米加工完毕,送进了在五常市区租下的冷库。11月,市场上新鲜玉米已不见踪影,刘雪凤觉得自己卖玉米的时机终于到了。
上一篇
敦煌畜牧养殖“一镇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