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养猪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本报记者 李兴盛 摄
A04版
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村里面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办起了村里最大的养猪场,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带领全村老少办起了养猪合作社,让原来“煤窑村”变成了如今的养猪专业村。他就是现任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黄河村党支部书记、48岁的汪成学。他不但把养猪当成了事业,还用上了“音乐模式”。在他的养猪场,不但小猪崽们每天都享受“音乐早餐”,就连“猪妈妈”也接受着“音乐胎教”。
考察市场后 他选择养猪
2003年之前,缸窑镇黄河村全村的收入50%来自村里的小煤窑,2003年随着国家大力整治小煤窑,村上许多煤矿纷纷关闭,许多以煤养家的村民都没了着落,当时的汪成学就是其中之一。
为改变现状,汪成学开始到各地参观学习,考察市场,寻找适合村民致富的好项目。经过考察,汪成学选择了饲养商品猪工程。一期工程就投入50多万元,2004年建成了3栋共2000平方米的封闭式标准化猪舍,可养猪1200头。在种猪繁育设施建设上他投资了5万元,购进了30张集钢丝网、电热板、保温箱为一体的先进产床。在饲养品种上,他又投入20多万元,从黑龙江省种猪繁育中心,引进100多头优良种猪,到2004年底,他的养猪场已经存栏商品猪1000头,母猪300头。
两年的时间让他扭亏为盈
就在汪成学准备大丰收时,2005年却让他差点栽了跟头。当时生猪市场价格一路走低,加上他的现代化养猪场成本较高,每卖一头猪都要赔上二三百元。“当时养一头猪的成本要七八百元,可是生猪价格才4.6元每公斤,那一年我赔了几十万元。”但是汪成学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一边学习先进的养猪经验,一边揣摩行情,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汪成学的养猪场终于扭亏为盈,2007年他一次出栏生猪就赚回了30多万元,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养猪的甜头。
上一篇
2010年4种畜禽养殖最赚钱组
下一篇
卧薪尝胆七年只为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