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资讯 > 正文

仁寿:枇杷果汁饮料盘活一方农业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一大早,记者一行冒着雨前往仁寿。今天不是作什么重大采访,而是去看一名被称为“一根筋”的企业家。他叫董道清,未见其人,却早闻其事:放弃了原来效益非常好的成都某药企的事业,回到家乡仁寿,办起了枇杷果汁饮料企业。在一片质疑和非议中,他成功……

乡亲受困 回乡创业获称“一根筋”

上午9点30分,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仁寿县文林工业园区的“四川福仁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总经理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副董事长――人称“一根筋”的董道清办公室。初见其人,忠厚、寡言,身体微胖显得敦厚。

给人的初印象,还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很朴实。为何被人称为“一根筋”呢?记者与他交流起来。

原来,2005年的时候,他当时在成都某效益很好的药企工作,改制后是当时企业的大股东之一。他老家是仁寿县北斗镇,回家路过仁寿盛产枇杷的文宫等乡镇时,看到果农因卖不出水果而感到心酸。在与当时县领导的交流中,他逐渐生起了“办枇杷果汁企业”的想法。

当他回到成都,与同事、同学、家人一商量,就受到了“围攻”――枇杷饮料在国内根本没有解决的技术。之后,这个想法搁下了一年。2006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于5月回到了仁寿,顶着家人、同事和朋友们的骂声,他毅然地办起了“福仁缘”枇杷汁饮料生产企业。

妻子、朋友、同事、同学……无不认为他“傻”了:放着好好的药企不做,偏要做这个国内同行都不敢做的枇杷饮料,肯定会后悔的!2007年元月,“福仁缘”建成并投产。与此同时,他的外号“一根筋”也应运而生。

连番受挫 苦研技术跨过“二难山”

“枇杷汁鲜汁饮料技术要求非常尖端。”董道清对记者介绍说,枇杷汁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出来会变黑,常温保鲜是最大难题。然而,既然选择了这一事业,就必须把它做出来,还要做出特色!于是,他从成都带了一帮尖子队伍,开始进行技术攻关。

2008年5月,是董道清创立该企业第一次露出笑脸。经过艰辛地努力,浪费了一车又一车的枇杷,终于实现了常温保鲜和自动剥皮的技术创新。

然而,这并没有立即给他带来好运,相反给他造成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重大损失:放到市场去的产品不久就被大量地退回了。他愣了――果汁出现分层和大量沉淀物。

原来,枇杷饮料没有被同行们看好的另一个技术难题,就是枇杷果汁最容易分层,产生沉淀物。乍一看,还以为是变质,经销商们纷纷退货。仅此一事,就让他一次亏损了上千万元。而此时,亲人朋友们的骂声不仅没有停止,甚至压力更大。后又因厂房建设问题,陷入内外交困的舆论声中。

“当时,我都想放弃不干了。”

谈到这件事,董道清显得非常伤心。他说当时的压力根本不知道如何形容,更不想再提。

就在这时,“一根筋”的作用再次发挥作用。董道清知道,现在放弃,损失的不仅仅是几千万元的投资,而是他和大量枇杷果农的共同利益。想到这里,他再次提起精神……

2009年的4月,董道清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常温保鲜问题,果汁也不再分层、不再出现大量沉淀物。而更让他骄傲的是,到2010年,“福仁缘”枇杷果汁饮料从产品品质、企业品牌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扬帆再起 弃位重组高唱“三人行”

保守发展,他一直是全资代表。在2010年年底,“福仁缘”实现了30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之后稳步发展,在掌握了最核心技术、同时拥有最好的原料种植基地的情况下,他没有道理亏损。

然而,董道清没有这样想。他认为要稳步发展,更要快速发展。当然,这就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为了这份产业发展的更大,甚至他主动提出不当“董事长”、不控股的条件。于是,他开始寻找合伙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2010年12月让他找到了如意伙伴。那是在他一位叔辈亲戚的生日宴会上,他认识了李志高(现为该企业董事长)、蔡俊华(现为该企业执行董事)。宴会上,他总忘不了送枇杷饮料给大家喝。而这一喝,却喝出了一曲“三人同行”的动人故事。

宴会上,李志高、蔡俊华及所有喝过枇杷饮料的人,都无不赞叹,相互谈起了产品开发过程,也谈到了当年的销售情况。“这个事情可以合作!”几乎李志高、蔡俊华当时就认定了这个项目是值得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