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初次结识杨维萍,是在同朋友的聚会中。当时,一个坐在轮椅上、表情严肃、皮肤黝黑的女子,被跟随着她后面的三个壮汉小心地抬进酒店。从她坚定的话语中,得知这位残疾的女子是一位养殖海参的技术能手,在烟台海参养殖圈内大名鼎鼎。她面对困境表现出的自强精神尤其令人感动。
7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牟平区云溪村,这里是杨维萍刚刚建起的海参育苗保苗基地。坐在轮椅上的杨维萍光着双脚,由女儿推着。在参观过她的海参育苗场后,记者有些不敢相信,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仅靠一个轮椅女人来支撑,并不断发展壮大。
今年42岁的杨维萍,家住市区幸福十村,长相颇似歌唱演员韦唯。1995年与丈夫离异,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经营服装生意。那个时候,服装生意非常好做,相比普通家庭,收入相当不错,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怪老头”改变她人生路
1997年夏季一天,在大庙花鸟市场闲逛的她,被一只手突然拽住,她回头一看,险些一屁股蹲在地上:一个披头散发、头发花白、脚穿草鞋的“老头”站在她面前。未等她省过神,“怪老头”拖着她就走,便走边说:走、走、走……这时,她才认出来,这个人正是她多方寻找过、已失踪了4年的老朋友———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马工程师。没寒暄几句,马工就领她来到烟台山一个神秘的山洞。在这里,杨维萍看见了一个个粗大如黄瓜般的海参。马工对她说:我花了4年时间,终于培养出了这些成品大海参!这时,杨维萍才知道,失踪了4年熬得头发花白的马工,原来在山洞里整整钻研了4个年头的海参养殖。从此,杨维萍成了马工收下的唯一一个海参养殖的女徒弟。
海参育苗年赚80万
“别卖服装了,和我一起养殖海参吧。”在马工的鼓励下,杨维萍开始跟随师父一头钻进了烟台山上的山洞里。杨维萍做梦也没想到,这次偶遇会让她成为本埠拥有海参育苗、保苗技术的名人。
两个月后,马工又将杨维萍送到蓬莱市一家当时最早的海参育苗场实习。由于水土不服,她身上开始长起了蛇盘疮,她强忍病痛,一直在育苗场坚持了4个月。由种海参孵化出的“小白点”(海参幼子)通过育苗、保苗,然后再将其养成成品参……这一套套技术,都深深刻印在杨维萍的脑海里。在实习中,她发现,海参养殖的最关键技术,在于如何培育出质量上乘、少染疾病的海参苗,也就是海参的育苗、保苗技术。为此,她对这一环节进行了细心观察和研究。“1997年前后,从事海参养殖的人还很少,养殖技术也只掌握在少数专业研究机构的专家手中。
到1999年,已经跟随马工两年半时间的杨维萍,已基本掌握了海参育苗、保苗技术。2000年3月18日,她来到威海市荣成成山卫,筹集40万元包下一家育苗场,拥有了自己第一个海参育苗基地,当年就赚回80多万元。此时,杨维萍的育苗、保苗养殖技术,在胶东半岛各养殖大户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01年,在经营自己育苗场的同时,她又被文登、牟平等4家海参养殖户,聘请为顾问,光顾问费一年就是20多万元。
突遭车祸血本无归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下半年至2004年,整个渤海湾的海参养殖出现了“天灾”,北到大连、秦皇岛,南到烟台海域,几乎所有养殖户养殖的海参,都出现肿嘴、烂皮症状。一夜之间,大量的海参苗病化海中。很多身家百万的养殖户,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由于技术过硬,杨维萍育出的海参苗,却奇迹般躲过一劫。
很多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开始大量抛售幼苗,价格极低,杨维萍花80万元一下吃进3000多斤,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这些刚进的“小白点”(海参幼苗)第二天开始犯病。眼见80万元即将化为乌有,杨维萍利用自己的技术在确保少死苗的情况下,急于寻找客户。
2004年5月10日凌晨3时,杨维萍突然接到养殖场里的电话,说一大客户要购买海参苗。她便打电话给自己的司机,不巧司机手机关机。为留住客户,她急忙打了一辆出租车,火速从烟台赶往荣成育苗场。出租车行至文登时,天降大雾,能见度只有几米,车辆行驶非常缓慢。可走了一段,天气又突然放晴。为赶时间,出租司机将车开到时速百公里以上。当车行至文登市汪疃镇驻地时,突然发生交通事故,她从车上被猛烈地甩出车外,一头栽进路边一泥堆上。当时,她满脸血迹,感觉自己的双腿像不存在了一样,但头脑还清醒,他打电话通知家人和育苗场后,便因剧痛昏死过去。育苗场听到噩耗后,顿时乱了阵脚,大客户也趁机取消了买卖。杨维萍对记者说:车祸一出,场里的人听说我死掉了,海参苗也没人管理,所有的苗全部死亡,80万的参苗只卖回8000元,赔得血本无归。
上一篇
赔光千万资产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