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一条腿“慢”的问题,他聘请专业修理工对他的摩托车进行了改装,学会了骑摩托车。从此,罗望民的生活节奏“快”多了。家里老人、孩子生病了,他骑摩托车去买药;村里邻居需要帮忙了,他骑摩托车去帮忙;2008年,他又骑着摩托车去了庆阳市西峰区,开始了他的务工生涯。
    罗望民外出务工干的是楼房外墙做保温、粉刷。这对于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在工友的帮助下,安着假肢、拄着拐杖,爬到6层楼顶,站到梯架里开始作业。一天下来,尽管收入了二百多元,可长期站立,安假肢的腿生疼。
    看着倔强而又坚强的丈夫,和他一同务工的妻子总是悄悄地给他帮忙,爬楼梯时,他自己爬一会儿,妻子背一会儿。
    他的坚强,“赚”来了家里的新房,还买了小汽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乐悠悠。
    “自己脱贫不算啥,全村脱贫才能一起奔小康”
    间歇性务工,收入不高,妻子一人在家里养殖、种地、照顾孩子,太苦太累,他很内疚。怎么样才能让他也待在家里,还有更好的收入?2018年,罗望民选择了回家扩大养殖规模。
    起初养殖,缺少本钱,他选择了贩卖、育肥。在自家原有5头牛、10多只羊的基础上,罗望民用务工积攒的一点积蓄,从贩卖上着手,扩大养殖规模。一年时间,他家的牛存栏迅速增长到了14头,羊存栏也扩大到了35只。
    牛多了,原来的牛舍却很简陋。2018年秋季,一次栓牛中,不慎被牛拉倒,险些遭牛踩踏,他决心要改扩建牛舍。
    第二天,罗望民就找来农用车运转瓦,自己则开始平整地工,自己当起了技术工,砌墙、抹灰,忙了20天,他家的新牛舍建成了。面对宽敞整齐的牛舍,罗望民露出了微笑,更加坚定了他养殖的信心。
    2018年决定回家养殖后,村委会班子看中了他勤快的性格,建议他担任他所在的村民小组组长。看着这个“官”很小,“事”却很多。政策要宣传、业务要办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要督查、邻里纠纷要调处……每天都有许多要忙的事。可他在忙“公务”的过程中,每到一户,都要看看谁家的羊和牛养得怎么样,他认准了一个理:“在家务农,没有产业这个抓手,致富的脚步就慢了许多。”
    在他的宣传动员下,他所在的峁旦组44户群众中养牛5头以上的农户达到10户,羊存栏20只以上的农户达到11户,该组牛存栏达到100多头,羊存栏达到400多只。
    这些发展,在罗望民看来,只是脱贫的第一步,要奔小康,还要继续把养殖业和劳务业做大,稳定增加收入。(完)
上一篇
一样的甲鱼两样的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