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59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东山村的致富故事

发布:2024-10-07 19:3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53 手机版
东山村的致富故事

从大石山搬到沿海 成为民族团结典范

东山村的致富故事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蓝永前

26年前,一群壮族和瑶族同胞举家从大石山区搬迁到沿海地区;16年前,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们成立行政村;如今,全村237户,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曾经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美丽家园,这个村就是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山村,它的沧桑巨变,见证民族团结之花的绚丽绽放。

近日,在东山村村委办公室。61岁的村支书唐冠飞向记者讲述东山村的故事。

1993年,35岁的唐冠飞和他的一群壮族、瑶族老乡,响应国家扶贫政策,从“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走了出来,来到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星村安营扎寨。此前,在大石山里,他们几乎年年都断粮1-2个月,需要东借一斤西借一袋玉米度过青黄不接的季节。

到北海初期,唐冠飞等搬迁群众在农业公司思创公司工作,后来该公司倒闭。2003年,为解决搬迁群众落户的问题,当地政府决定在东星村委部分土地上成立北海市唯一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的行政村。为将该村建设到和周边汉族村相等水平,村名定为“东山村”,寓意“东山再起”。

建村之初,村民除在大石山地区时种植玉米等传统经济作物的习惯外,其他经济作物均不会种植,更谈不上发展养殖产业。北海各级党委政府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该村进行帮扶,先后资助469.8万元引导和扶持村民发展大棚农业、生猪养殖业和龟鳖养殖业。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东山村积极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他们都来自大化瑶族自治县,那里有着传统的“壮族三月三”“瑶族祝著节”等民俗活动,许多村民能歌善舞,会做五色糯米饭。于是,逢年过节,东山村办起以壮、瑶族为主演、主厨的民俗文艺表演、长桌宴,以及手工艺、体育比赛等,在当地形成独特的文化。随着北海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该村的文化特色,成为周边村镇举行活动的一道风景。

比如,东山村与石桥塘村结成对子,每年三月三在石桥塘村举办活动,东山村负责民俗表演、长桌宴,以此吸引游客到石桥塘旅游,促进石桥塘民宿业的发展。每年东山村都能拿到好几万元的出场费和产品销售收入,促进两村的经济发展。

忆往昔,唐冠飞感慨地说,他的两个儿子,老大于2014年成为东山村第一名大学生,老二接着也考上了大学。今年,村里又出了大学生,韦萍贵考上广西师范大学。至此,该村已有41名大学生。目前,全村237户1083人中,已盖楼房的农户达85%以上,63户购买小汽车,有的村民还当上皮革、绳缆厂或广告公司老板,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真正实现建村的初衷。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