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资讯 > 正文

纳雍返乡创业村民:生态养殖托起致富梦

春芽吐绿,万物复苏。毕节市纳雍县寨乐乡鹿山村里,只见蒙照斌正在鱼塘收网。

蒙照斌正在收网_副本.jpg

蒙照斌在渔塘检查渔网

“这是我们鱼塘的鲤鱼,只有野生的才会是红色的。”蒙照斌指着渔网里活蹦乱跳的鲤鱼告诉记者,“这一网(鱼)个头不算大,平均七八斤左右。”

今年54岁的蒙照斌是纳雍县化作乡人,400箱蜜蜂和两个鱼塘,让蒙照斌成为纳雍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搞生态养殖的代表。

“与其帮别人干活,不如为自己干活。”有了主意,2013年蒙照斌辞去在纳雍县单采血浆有限公司工作,打算自己创业。蒙照斌的行为让妻子很不能理解:回到农村能做什么?家里几亩地收益不如去打工。

“农村人每家都喜欢养点蜜蜂,现在生态环境好了,蜜蜂采蜜也容易,养蜜蜂也不需要太多技术,考虑后决定做蜜蜂养殖。”蒙照斌说。带着这个初衷,2013年5月蒙照斌和临乡村民陈刚合伙注册了纳雍县寨乐乡野鹿山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他的生态养殖致富梦。

盒框蜜蜂养殖_副本.jpg

盒框蜜蜂养殖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果事情按照蒙照斌的设想,养蜂不仅能让自己致富奔小康,还能带动乡民一起发家致富。

“到自己真正做的时候才知道不容易。但是我相信我们这里有着养蜂的自然优势。”回忆起最初养蜂经历,蒙照斌感叹到。2013年,蒙照斌开始向当地村民收购蜂蜜,抛开了传统蜂蜜养殖,开始了盒框养殖。

“死了买,买了死,然后继续买,那时候有一种无限死循环的感觉。”由于缺乏蜜蜂养殖专业技术方面知识,哪怕最初仅二三十箱蜜蜂,由于管理不当,大部分蜜蜂死了。养殖创业的蒙照斌,刚起步失败就叩响了他的大门。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让已不惑之年的蒙照斌退宿,缺知识就学习,蒙照斌自己买了许多关于蜜蜂养殖的书籍,一遍又一遍的翻阅学习。“我们没啥知识文化,有时候蜜蜂因为什么死的都不知道,老蒙就在书里一本一本找,再去蜂箱看,听到别人说哪本书好,自己就想方设法买来看……”蒙照斌的妻子对记者说到。

三年,整整三年,蒙照斌的蜜蜂养殖才逐渐步入正轨。

闲不下来的蒙照斌“玩转”蜜蜂养殖后,把目光转向了生态鱼养殖。

蒙照斌的合伙人陈刚是鹿山村人,得知鹿山村有个自建鱼塘,两人便筹划着接手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