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经验 > 正文

从破解一个魔咒开始的财富

郭海平:“如果把这两万元钱亏了吧,我就再也不,一辈子不准备做生意了,准备去,我们这边有煤窑,准备打工去呀,找工把欠的钱还清,很平常地过一辈子,就是这样想的。”

郭海平下定决心,如果这两万元钱亏了,自己就一辈子不再做生意。那么这最后的机会,他会赚还是亏呢?

在郭海平决定再次去卖枣这年,他有了一个发现。这个发现,让他开始走出“养儿休贩枣”的魔咒。

2001年,在离郭海平家不远的郭家洼村,这个叫郭志许的人,在建一个奇怪的房子。

郭志许:“这里把火烧了,烧煤,这是烟囱,就取暖了。这也是烟囱,这也是,这一个房子有10个烟囱。就是像火墙一样,就像是做饭的火炕一样。”

当地农民为了不让枣烂掉,把鲜枣在院子里晾晒,但如果遇上天气不好,还是会烂掉。郭志许在河南学到建这种烘干房。本来是想建好了出租的,但是建成后却着了急。

郭志许:“刚开始发愁了,刚开始建起来没人加工,这不是他们来,就租给他们加工。”

郭海平:“看见这个烘干房,我心里面就感谢这个烘干房,让我赚钱了。”

郭海平当年就把那个烘干房租了下来。把鲜枣烘干,这个方法让他开始走出卖枣必赔钱的魔咒。 郭海平:“鲜枣烤成这个样,大概30个小时,原来鲜枣的水分在60%水分,烘干到这个样,已经脱了不少水分,达到25%的水分,成品保质期一年,都坏不了,自从加工上以后,我们本地的枣,我还没有亏过钱。”

这一年,郭海平做了3个月生意,挣了7万多元钱。

郭海平的妻子郝改娥:“感觉一下子从地下到天上去了,乐得。赶集呀,也能给孩子买点吃的,我也能买件像样的衣服,7万块钱,这不错了,应该再继续往大摊,再干嘛。”

夫妻俩决心把生意迅速扩张,2003年,他们投资80万元,建了自己的工厂,等待着大赚一笔的时机。谁知就在这年,一场天灾降临了。

红枣是否丰收,这是一直要留到打枣的这天才能解开的悬念。因为红枣收获的前一个月内,最怕下雨。2003年秋天,临县下了半个月的雨,这场连绵的秋雨,让临县60多万亩红枣几乎绝收。

村民:“红了一半以后就怕下雨,容易裂,裂了以后树上都结不住了,都掉下来了,掉下来就都烂了。”

做枣生意的人都闲了起来,然而,郭海平却觉得自己等待的时机来了。

郭海平:“这个机会是个很好的机会,很有信心,下去以后,抢先一步,别人还不知道的时候,我就先下去入手。”

郭海平决定马上起身去新疆收枣,在同行们看来,他简直是疯了。

红枣经销商:“在这个拐弯这里碰见他,我说你怎么敢干呢,新疆枣更有风险了,这么远的路程你放心吗,赔要赔多少钱啊,他说,干,没有问题。”

郭海平带着存有100万元的银行卡,踏上了开往新疆和田的火车。这是他第一次来新疆收枣,他用100万元,收了将近100吨骏枣,枣收齐了还没起运,郭海平就预感到这次肯定能大赚一笔。

郭海平:“9.5元一公斤买的,我买了100来吨,当时就有人给13元钱一公斤,我一公斤就能赚3块多钱,就合下来能赚30多万元钱,但是我感觉到,拉回来以后,我至少能赚50万元。”

郭海平原本是想趁临县的红枣受灾,市场出现空白,从新疆调枣,大赚一笔。然而意外的是,拉枣回来路上碰到了雨雪天气,原本五天的车程,整整走了11天。100吨枣卸下车,大家傻了眼。

郭海平的妹夫:“收回来全压成这样,全都压的流了汤了。”

郭海平的妹妹:“有的比这个烂得更严重,这算是最好的了,底下都长毛了。”

郭海平:一看到这个场景,我一下就感觉到,这批买卖肯定是亏定了。

本打算能赚50万,谁料却亏了本钱还欠了50多万的外债。

这一年郭海平因为没有资金,再没有收枣。想想自己卖枣6年来,所经历的苦辣酸甜,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但是,眼下的难关又怎么翻过去呢?

转眼到了2004年秋天,眼看着满树红枣,郭海平没钱做生意,心里非常焦急,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意外打破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