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资讯 > 正文

跳回“农门”大学生有奔头

对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父母费尽心血就是希望儿女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少大学生选择跳回“农门”,自主创业。其实,当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跳回“农门”,他们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学习能力强,同时还传承了父辈们的吃苦精神。凭借这些优势,虽在创业过程中经历坎坷,他们总能战胜困难,成功创业。同时,他们的成功也将带动当地乡亲致富,对新技术、新市场的推广和拓展起到关键作用,是现代农业的播种机。跳回“农门”,大学生实现的价值远远超越他们留在大都市所创造的价值。兄弟带头当鸡倌2009年年底,笔者来到营山县茶盘乡水风村的一个养鸡场,看到两位年轻小伙正在鸡舍里捡拾鸡蛋,脸上挂满了笑容;一位女青年正在鸡棚里喂食,动作很麻利。这两位小伙子是大学生兄弟文斌和文锦强,女青年名叫何琼,是文锦强的妻子。兄弟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创办养鸡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2006年7月,文斌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经营中草药兽药的大公司担任片区代理,月收入有5000元左右。在这期间,对养殖行业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2007年春节,文斌回到茶盘乡,找到就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弟弟,商量道:“我们是农民的儿子,应该回到家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两兄弟很快达成一致意见。虽然兄弟回乡创业的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但他们顶住各方面的压力,跳回“农门”创办起了养鸡场。资金问题成为创业拦路虎,由于文斌两兄弟上大学欠乡信用社3万多元,无法贷款。佩服他俩创业胆识的好心人给予他们大力支持。其中,村民胡建林以自家房屋作抵押为其贷款2万元;村民张永红主动借给15000块砖和6000元现金;村民蒋晓初把子女在外务工寄回的1万元借出来……养鸡场建设很快启动,文斌两兄弟跑前忙后。养鸡场建成,两兄弟却瘦了一圈。为节约资金,文斌两兄弟用铁丝制作了简易鸡笼,于4月中旬开始喂养肉鸡。然而手伸进笼子里给鸡投料,手经常被铁丝挂出血,还被鸡嘴啄、鸡爪抓得满是血痕……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不到两个月,第一批喂养的5700多只肉鸡出栏,获利近2万元。挖到第一桶金后,文斌两兄弟又发展蛋鸡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创办起两个养鸡场,常年存栏蛋鸡5000余只,出栏脱温鸡10万余只,每年净赚近20万元。“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真正的富。”文斌两兄弟帮助农户规划养殖场地,低价提供鸡苗,无偿传授技术,饲料购进、鸡蛋销售等全由他们帮忙。在他们两兄弟的示范带动下,如今水风、罐坪、老荫村涌现出5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5户,户均增收达8000元。“现在,我还打算扩大蛋鸡养殖规模,以发展脱温鸡为重点,引进优良种鸡和孵化设备,同时发展山地放养鸡,采取寄养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发展。”文斌信心十足地对笔者说。美女学当“兔王”“路是自己选的,也是自己走的。”到农村从事种兔养殖,是家住内江市东兴区胜利镇园艺村23岁女大学生肖红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2009年12月底,在这位女大学生创办的养兔场,穿着朴素、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眉宇间透着几分文静的肖红,正在给兔子注射疫苗。“给人家打工不如自己干。打工只能干一时,创业能干一辈子。”肖红打开了话匣子。2009年6月,她从成都西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寻找出路。经过考察和调研,肖红把目光锁定在市场行情不错的兔业上。肖红刚把回乡养兔的想法告诉母亲,就遭到极力反对。“指望她跳出农门,没想到还是又回到农村,枉费家里辛苦挣钱供养这孩子读书。”面对父母的抱怨,肖红没有改变初衷。2009年7月,肖红与男友一起,在胜利镇桑园村租下了一所废弃学校的场地,办起兔场。“一开始,我以每斤30元的价格引进了100只种兔,没想到却受了骗。”肖红说,由于缺乏经验,引进的种兔全是患有螨虫病的,眼看兔子一天天死去,肖红只得痛下决心,将剩下的种兔以商品兔市场价每斤8元卖出。望着空空的兔舍,肖红与男友商量又买了200只断奶兔开始喂养,准备先从肉兔饲养开始。为了节省开支,肖红既当老板,也做小工,打扫兔舍、喂食、注射疫苗,还包括观察、记录肉兔生活习性,每个操作程序她都亲自去做。“9月份第一批肉兔顺利出栏,就有商家上门订货,160多只,赚了3000多元。”肖红说,赚到了第一桶金,她信心倍增,马上又引进了200只种兔,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新西兰奇卡等优良肉兔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