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萍正在赶鹅入栏。
她是一名农家女,曾养过猪、养过獭兔,后改养白鹅,虽然曾亏得血本无归,但凭着韧劲和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她就是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的白鹅养殖户杨亚萍。
也许长年在阳光下劳作的缘故,眼前的杨亚萍肤色有些黝黑,说起自己的创业路,这位憨厚的农家妇女淡淡地说,虽然艰辛,但能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很开心。
她把眼光瞄准了养殖业
1990年,24岁的杨亚萍嫁到马岙镇三星社区。因夫家家境贫寒,为了尽早还清结婚时欠下的债务,杨亚萍决定自己创业,她把目光瞄准了养殖业。1996年,她筹资3万元,办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由于她吃苦耐劳,仅3年时间,就净挣了10万元,不但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小有积蓄。
1999年,由于生猪市场低迷,獭兔市场却很好,杨亚萍决定改行养獭兔。当年,她筹资20万元,办起了獭兔养殖场。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养殖技术,很快就掌握了科学养殖獭兔的新技术,当年兔场就发展到4500只笼位的规模。但市场变化无常,当杨亚萍的獭兔可以上市时,却偏偏遇到了滞销,价格跌得很厉害。杨亚萍血本无归。
杨亚萍并没有因此屈服,她开始重新审视市场。
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2000年,经过多方调查,杨亚萍发现舟山市场上白鹅的缺口很大,便萌发了养鹅的念头。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她贷款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马岙镇三星社区石畈塘租赁了20亩土地,办起了白鹅养殖场。
为了筹措更多的钱,杨亚萍作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卖掉了所居住的房子。从那时起,杨亚萍一家人吃住都在养鹅场里,全身心投入到白鹅养殖中。
刚开始,“初入鹅棚”的杨亚萍对白鹅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以及如何防病、抗病、治病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很了解。为了尽快掌握养殖技术,她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新农办举办的新型家禽养殖培训班,刻苦学习养殖技术,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讨教,一有空就钻研有关资料、书籍。与此同时,镇农办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联系她,并邀请有关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就这样,杨亚萍边摸索边实践,第一年她养了500羽白鹅,就赚了4000多元。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之后,杨亚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还摸索出了稻草鹅生态种养模式。即在冬闲田种草养鹅,种草结束后种稻,稻草铺鹅棚,鹅粪用来肥田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也使每羽白鹅的饲养成本下降了12元。同时,采用新鲜的黑麦草搭配玉米饲料,改变一贯饲料喂养的方法,改善了鹅肉的品质。现在,杨亚萍的养殖场占地近200亩,年出栏无公害肉鹅10万余羽,年利润30余万元。
在杨亚萍的带动下,马岙镇有30多户农户开始规模养殖白鹅。他们经常上门讨教养鹅经验,杨亚萍总是毫无保留地将多年的养殖经验传授给他们。当其他养殖户养殖的鹅发病时,她不管多忙,总是免费上门诊治,为他们排忧解难。
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2007年,杨亚萍牵头与当地7户养殖户一起成立了“定海大田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杨亚萍任理事长,采用组织散户养殖的生产模式,保护价收购养殖户的肉鹅,帮助养殖户解决销售难题。为了开拓销售市场,杨亚萍与人合伙在定海南珍菜场设摊,将场里养的和从农户收购来的白鹅宰杀后运到南珍菜场销售。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确保了养殖户的利益,也使舟山市民吃到了既新鲜又便宜的鹅肉。与此同时,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马岙镇的大田白鹅成功注册了“圣田”商标。
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到一个拥有近200亩场地的白鹅养殖场场主,尝到甜头的杨亚萍没有在成功面前止步,她意识到白鹅养殖现在虽是一个传统的优势产业,但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必须放开手脚,把白鹅养殖业做大,把优势做强。谈及下一步的计划,杨亚萍满怀信心地说:“要以大田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扶持周边的养鹅户,走产、供、销一条龙的道路,不仅仅限于肉鹅养殖这单一的生产,还要搞自育种鹅、白鹅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下一篇
“壹号土猪”养殖基地全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