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前,开发区(递铺镇)的王军强织过席子,说起为什么养猪,他说因为受了朋友影响。7年来,猪价起起落落,但王军强还是坚持着,他坚信总会等到好日子。
7年前,王军强家里有两台织机,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一天,他和朋友聊起了创业,“养猪吧,我有经验,可以教你。”朋友说。
在朋友的“鼓动”下,他真的打起了算盘,当年建起了100多个平方米的养殖场,养了100多头猪,信心满满地当起了猪倌。他和妻子每天起早摸黑,有时会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2006年,王军强已养了200多头猪,这一年,小猪的价格奇高,“11块5一斤,”他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也就在那一年,王军强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200多头大猪,死了100多头,死因是高热病。“亏本近20万元。”王军强欲哭无泪,无奈之下的王军强找到了当地信用社,贷款5万元东山再起。
“其实养猪是要讲科技的。”王军强有了深切体会。只要一有时间,他便向技术人员请教疑难问题,还买来书籍边钻研边实践。另外,他还在养殖场里养起了10多只母猪,他说,自繁自养保证猪源不外进,过硬的养殖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
2007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王军强的养殖场建起了污水处理池和沼气池,养殖场里的粪便污水再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了,沼气池还派上了用场。
这么多的猪怎么卖出去?王军强告诉记者,“订单式”销售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销售网络;“绿色”养殖方式,使猪肉有了好品质;政府为创业青年提供贷款给养殖戴上了“保险帽”。王军强说,他还想将养殖场规模扩大,要将猪倌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