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64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莒县城阳街道新型农民拓宽致富新思路

发布:2024-09-21 17:51:3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21 手机版
莒县城阳街道新型农民拓宽致富新思路

时下,在莒县城阳街道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传统耕作模式,成为新型农民,走上了新的增收致富路。

“技术农民”地里“刨金”

围子村村民赵廷辉高中毕业后,一直在青岛打工,对农业生产没有任何经验,去年返乡后,在街道技术人员帮助下,承包了2亩地种植芸豆、西红柿,获得了5万元左右的收益,谈起蔬菜给他带来的收益时,赵廷辉说:“这主要得益于新型农民培训,让我尝到科技的甜头。”

近年来,城阳街道出台多项措施对农民进行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了“农技推广培训”、“科技名人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致富能人讲坛”等活动,将“农技课堂”办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传授农技管理,指导农民搞好农田作物田间管理。同时,派出30多名技术人员包村驻点,进行新技术指导、培训,手把手帮农民搞科技培训。按照“农民点菜、专家买单”培训方式,开设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桑蚕管理等实用专业技术课程,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种养殖大户200人次,培养了600多名科技型农民,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户。

“数字农民”网上冲浪

“今天你查看农业信息了吗”这句话成了城阳街道大许家庄村民流行的问候语。最早尝到上网冲浪好处的许彦明告诉记者:“网上的知识真是应有尽有,啥时候打药,啥时候施肥,买啥种子,一查就明白一看就会。”前几年他在远程教育网上发现错季西瓜价格高,但当地人还不认识,于是他通过网上学习西瓜管理技术,第一棚西瓜就多卖了4000多块钱,令村民羡慕不已。

如今,网络已成为城阳街道一些科技型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据大许庄支部书记许延宝介绍,“每天来远程教育网上查找信息的人数多达四五十人,尤其是到了晚上,吃完晚饭,村里的老少爷们三三两两地带着笔、带着本儿往村里的远程教育中心赶,摘录对自己有用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网上的知识全面,新的知识多,学习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的许多种养殖办法很落后了。”村民许传玺的话里透着高兴。

为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街道还把在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网站收集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信息,通过现场咨询、黑板报、喇叭广播、培训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发布,实现“立体营销”。围子村种菜大户庄会灵,在包村干部的帮助下,在网上发布了绿色芸豆、无公害西红柿供求信息,引得上海、江苏、天津等地客商纷纷登门,老庄足不出户在家做起了“老板”,今年以来共销售蔬菜100多万千克(kg),村民增收8万多元。据了解,目前街道有近千名名农民受益于“网上致富”。

“创业农民”抱团闯市场

史家庄子村过去一直沿袭一家一户的养鸡模式,养殖业一直处于“小、散、低”的局面,自从这个村的养鸡合作社成立后,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如今,史家庄子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

“我多年来一直养鸡,进小鸡、鸡苗、防疫都是我自己跑。单打独斗很不方便,风险也大。”莒县养鸡协会的史树年养鸡已经有着很多年的历史,回忆当初的养殖经历,他说,过去由于生产水平低,饲养规模一直得不到扩大,自从带头成立了养鸡合作社以后,通过统一购种、统一预防、统一检疫、统一签订供销合同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把想养殖的农户联合起来,握成拳头,抱团闯市场,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自己的养殖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城阳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共发展了食用菌协会、养蜂协会、养鸡协会、养牛合作社、养鸭合作社等2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农户+协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类型,靠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想干不会干,不敢干、不能干的问题,既降低了投入成本,又增加了效益。

目前,全街道合作社成员有近千人,辐射带动农户600余户,增加收入上千万元。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