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针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中,平安用上了“十八般武艺”,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多种金融举措的综合运用。其中,平安银行的“水电扶贫211”模式,就讲述了一个”扶贫贷款+开发性融资”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川滇边界金沙江上的白鹤滩水电站——世界在建规模第一的巨型发电站。待到2022年完工发电之时,白鹤滩水电站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全球第二大水电站。
根据预测,白鹤滩水电站经营期的前三十年内,就能为四川、云南两省供应电力值6365.48亿元,拉动四川GDP增量1530亿元,拉动云南GDP增量1510亿元,其经济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但同时,白鹤滩水电站总投资高达1785.99亿元,融资需求较大。
在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中,平安银行挑起了总额高达30亿的扶贫企业债的“大梁”,这是全国单笔金额最大的非金融企业扶贫债。除了金融造血扶贫,系统的扶智培训也在白鹤滩库区同步进行,邀请的“村官”参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将当地鱼坝村的小碗红糖引进中国平安自有的线上渠道,以及平安银行牵线搭桥的外部电商平台以及线下渠,销往全国,蔗农糖农得以增收致富。
除了白鹤滩水电站,平安银行在西江、澜沧江、雅砻江、桂江、丽江等多个水域实践“水电扶贫”,建立了起”基建、供能、赋能、造血“一体化水电扶贫生态圈,将“沉睡”的农村水能资源转变为地区发展优势,搭建发放水电扶贫资金、帮助企业吸收劳务用工和销售扶贫农产品的“三位一体”,惠及了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陈遥表示,“水电扶贫211”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认可,已入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世界小水电发展报告》。另据了解,村官工程自实施两年以来,平安银行在集团的指导下,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5.54亿元,惠及52万贫困户。
为贫困地区企业带来融资法宝 企业融资最重要的依据是信用。但是贫困地区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往往缺乏资金、抵押物和知名度,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地政府的支助也是僧多粥少。可是,小微企业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不通,产业扶贫无从谈起。 陈遥介绍,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平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集团优势,创新扶贫模式和举措,通过“信用保证保险+利息补贴”双管齐下,大大降低产业获取资金门槛和融资成本。 如何操作?就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内蒙古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的一笔贷款为例: 平安产险通过信用保证保险向内蒙古银行提供贷款总额70%的风险担保,阴山优麦和察右中旗扶贫办分别提供20%和10%的保证金,贷款利息由阴山优麦向银行先行支付,平安产险随后返补贷款利息,阴山优麦具体实施产业化扶贫工作。 这一金融产品的设计巧妙在于,发挥了保证保险融资增信作用,没有对抵质押物的要求,企业可以获得快捷优惠的贷款。同时,政府、银行、保险机构风险共担,增强了银行贷款资金安全性,也降低了政府财政压力。 打通毛细血管后,平安希望释放这些企业的内生“造血”潜力,激发“造血”动力,为当地经济带来活水。 同样以阴山优麦为例,察右中旗扶贫办在当地11个乡镇中选出1087户建档立卡扶贫户,阴山优麦与农户签订燕麦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优质燕麦良种,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拿到融资后,企业可以聘用更多的工人、采购更多设备或原材料,扩大生产规模,那么其产品要怎么扩大销路?乡村企业的产品,以农产品为主,但是没有系统品牌加持,一般难以进入大卖场或大型电商平台。陈遥向新浪财经介绍了中国平安另一扶贫创新:溯源保险。 具体来讲,平安产险借助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上链信息共识等特性,搭建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融合“区块链产销溯源+溯源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的新模式,实现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追溯认证、市场决策分析三大功能。 例如,在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扶贫基地,平安帮助枸杞产业建立标准化生产管控体系,预防黑果病;通过产销溯源平台为每一包产品生成带有“溯源保真、食品安全”双重保障的“放心码”身份证,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优质枸杞成果周期,以及灌溉、施肥、质检等农事追溯信息。 双管齐下,中宁枸杞品牌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产品线上营销渠道得以扩大,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枸杞扶贫基地挂链8440名贫困户增产增收。 除了中宁枸杞,平安银行在广西田东的芒果和陕西铜川的“平安果”(苹果)项目上亦应用了溯源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了解产品“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切实帮助当地农户打开销路创收,这也证明了农产品溯源模式可以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