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这里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1年10月13日,记者到这里采访时,正碰上生姜收获最忙的时候。但是记者发现,面对今年生姜的丰收,老百姓却高兴不起来。

村民女:两毛钱一斤。

记者:太低了。

村民:连个馒头都花不出来了,老百姓还种啥啊?

记者:大爷,今年价格怎样?

大爷:收成不错,就是价格不大行。现在十斤还不如我那年一斤的钱了,现在是三毛多钱。

村民:那绝对赔的不少,连工钱,你种上这三亩地不得赔五六千?

莱芜的生姜产量占到全国的20%,可以影响全国生姜价格的走势。从去年四元多掉到不到三角钱,生姜价格几乎跌到十年最低。但是生姜价格的大跳水,对当地有着20年收购生姜、大蒜经验的经销商贾绪平来说,并不陌生。

贾绪平:不客气地说,成就了多少英雄好汉,也抹杀了多少英雄人物。你是亿万富翁。今天你是亿万富翁,明天你一分钱也不值。

姜蒜价格大起大落,很多经销商一夜间亏得倾家荡产。可是,当地就有一个叫柳建增的人,在今年大家都赔钱的时候,却说出了让整个行业都震惊的话。

柳建增:这块一亩地的话,因为今年行情比较差,我们一亩地的话还能挣两千到三千块钱。

莱城区有20万亩姜地,其中有3万亩地的农民和柳建增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这些农民,尽管今年年景很差,仍然能赚到钱。这也让柳建增在当地很有名气。

苏耿忠:柳建增干买卖的时候叫他柳大胆,不叫柳建增,现在风光了。原先都叫他柳大胆。他看准了,他往前干,他不和别人那样,顾前顾后,要不然他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从扛着一屁股债起家,到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过12亿元的企业,柳建增究竟是如何在姜蒜行业的大风大浪中,十年屹立不倒?又凭什么在别人都赔钱的时候还能赚到钱呢?故事还得从柳建增替别人扛下160万元欠款说起。

2001年,柳建增回到了村里。因为莱芜外贸进出口公司改制解体,他下岗了。回到村里的柳建增,做出了一件震惊整个杨庄镇的事情。柳建增说他要还160万元欠款,而且还是别人的欠款。不仅村民们不相信,连柳建增的朋友也吓了一大跳。

魏学:那时候160万你知道什么概念,那时候160万比现在一千600万感觉都感觉到困难。那时我们的工资一个月平均才六七百元,你上百年都还不完。

郭恒松:他没有什么资产,你要是这110万打了水漂,我这五辈子也还不起。

在杨庄镇没有人相信柳建增能还上这160万元。这160万欠款到底是怎么回事?柳建增为什么要扛下这笔本不属于他的巨债呢?这还和柳建增发现的一个商机有关。

2001年,下岗后的柳建增喊上几个同事,东拼西凑了20万元,去村里收生姜和大蒜。可是,刚到地里,柳建增就发现情况不对。

柳建增:跟我们谈价格,打个比方,给人家两千人家订两千,大家都很清楚行情,给你二千五,那本身就是从心里不愿给你做了又不好意思讲。

村民看到柳建增来收货,不是懒得理睬,就是故意刁难。原来外贸公司解体前,柳建增做的就是农产品出口,他曾代公司向村民赊了160万元的货,公司解体后,这笔欠款成了一笔死账。大家一看到柳建增就来气,更别说和他做生意。

郭恒松:最多的时候该我一百一十万。当时谁也不敢叫他拖。他们来了以后就是说,你说话不算数。

为了赢得村民的信任,柳建增不得不夸下海口,他要替外贸公司还清这160万元的欠款。但是柳建增真的能兑现承诺吗?正在大伙发愁的时候,机会来了。柳建增遇到了一位巴基斯坦的客户,并拿下了一个100万元的订单。

柳建增:那个时候100多万人民币,很大的一笔生意。10个箱,我们以前就发一个箱,两个箱。如果我们和这个客户把业务做起来的话,对打进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

可是柳建增却根本拿不出钱来收货,完成客户20天内交货的任务更是难上加难。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柳建增却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开始逛起了花鸟市场,还买回了一个破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