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67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青海生态畜牧业绿了高原富了农牧民

发布:2024-09-18 03:19:3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35 手机版
青海生态畜牧业绿了高原富了农牧民
2月12日电(记者陈国洲)青海省推进畜牧业合作社经营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不仅取得了试点地区草原减人减畜、染绿辽阔高原的生态效益,还实现了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群众增收致富的经济效益。青海省拥有4.47亿亩可利用草地资源,面积居全国第四位。然而,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单纯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造成过度放牧现象严重,牧民增产不增收。同时,草场退化、沙化现象也威胁着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生态安全。青海农牧厅畜牧处处长马清德说,2010年青海在全省6个民族自治州选取30个村作为示范村,300个纯牧业村作为启动村,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民通过草场、牲畜、饲草料地等生产资料作价入股,将原有的生产资料以股权方式转变为投资性资产,同时通过在合作社从事畜牧业等生产获取报酬,富裕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2010年,青海省试点的330个村中有170多个村核减牲畜任务达标,草原沙化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而且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畜牧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各地区通过分类组群、发展非生产畜、育肥羔羊等举措,畜群周转速度进一步加快,畜牧业效益显著提高。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哈乙亥村,2010年繁活子畜1.24万头(只),较试点前增加1365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456万元,较试点前增长1.2倍。在减人减畜的前提下,由于效益提高,牧民收入反而持续稳定增加。2010年,试点村人均收入4442元,较2007年增长39.62%。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