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65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中华鳖“爬”出村民小康路

发布:2024-11-04 08:49:5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29 手机版
中华鳖“爬”出村民小康路

说起泰和乌鸡,几乎无人不晓,但提起泰和的中华鳖,知者甚少。不过,如果在泰和或赣州用餐,你会发现餐桌上的甲鱼多半产自泰和县马市镇。村民们幽默地说,马市镇没马,鳖多。不少村民靠养鳖发了财,过上了小康生活。

马市镇人口不足3万,地理环境也不优越,人均耕地不足1亩,还有不少低洼地,种粮产量不高,村民为此头疼不已。咋办?村民们动起了脑瓜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流经该镇的梅堤灌渠常年水量充沛,且靠近低洼地。将低洼地开挖成池塘,再引入灌渠的水,搞水产养殖,正是一条因地制宜的发财门路。养啥呢?大多数村民第一感觉是养鱼,毕竟养鱼技术含量不高,对村民来说驾轻就熟。草鱼,鲢鱼,村民们变着花样养,哪种鱼有赚头就养哪种。但年底一算账,除去成本,收入并不算高。种莲藕?收益不大。养珍珠?又不懂技术。如何突破传统的养殖模式?大家陷入苦苦的思索中。

马市镇有个占村,村里有个能人叫黄爵彬,现年六十有四。2006年前,他可是原占村村委会主任。村民们正是从老黄那里得到了灵感,也找到了发财的突破口。有人送老黄外号马市鳖王。此人养了近20年鳖,规模由小到大。开始时是试着养,也就几分水面,算是玩玩。经过摸索,老黄慢慢地掌握了养鳖技术。养鳖不像种粮,几个月就可见收成,鳖长得慢,得等到第3年才能上市。村民们心急啊,认为等几年才有收获,来钱太慢,对老黄养鳖不屑一顾。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老黄在养鳖的领域孤独地战斗着。几年前,老黄来劲了,一下承包了10多亩水面养鳖,很快便发了财,盖起了新楼,村民们这才开始跟着他养鳖。

先是老黄的王姓女婿跟着老丈人养,现已承包低洼地挖成的鱼塘10多亩。这两年,又有村里的6户村民开始养起了中华鳖。大年初九,占村现任村委会主任林志荣说,这6户村民的养殖面积在两亩左右。不过,其中村民徐赣德准备扩军,节前已挖好池塘数亩,打算大干一场。村里的老治保主任也跃跃欲试,买了一亩水面的甲鱼苗。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