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三农 > 正文

[喜迎十八大]移民新村:百姓日子红似火

立秋时节,泸水县洛本卓乡托拖新村果实累累。有客自远方来,47岁的“勒墨”人(白族的一个支系)王三才端出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煮南瓜、玉米,飘出清香、溢出甘甜。

位于怒江西岸的新村移民,都是近10年从海拔2000多米的高黎贡山半山区自发搬迁而来的。据乡政府介绍,2001年以来,该村在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下,全村70户286名村民搬出大山,告别了水、电、路不通的茅草房、木板房,在迁移地建起新民居,架起3000米人畜饮水管线和2000米输电线路,实现了村民水、电到户。入村水泥路直通村间2000平方米的硬化广场,也成为劳作之余村民们开展文体活动的聚集地。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怒江峡谷,全村不仅拥有耕地面积250亩,山地上分别种植的600亩泡核桃、油茶、漆树等经济林果,也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与泸水县托拖新村相比,芒市风平镇龙井村易地搬迁户黄家帮的宅院更显宽敞平坦。这座靠贷款加政府补助建起的两层半楼房里,卧室、厨房、卫生间宽敞明亮,家具一应俱全。一面院墙隔壁,拓出的60多平方米商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食品、日用品,“从江东乡芒龙村搬迁下山后,以前的土地已退耕还林种上了经济林木,现在一家7口人靠租种新迁坝子的土地种甘蔗、做小生意以及儿子外出打工,年收入可达3万至5万元。”黄家帮的喜悦溢于言表。在龙井村,已有144户移民像黄家帮一样住进了城里人羡慕的“独栋别墅”。

在瑞丽市勐力村,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到瑞丽市郊区后,搬迁群众学会了跑运输、搞基建、开商店、办餐饮、规模养殖等,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省扶贫办介绍,2011年,我省在5296个贫困自然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通过整合安居房、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分3批共下达资金99390万元,使25.7万户109万人直接受益。在整村推进中,各地新建改建安居房222万平方米,让3万户12.3万人受益。“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地积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使搬迁群众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发展有路子。

记者罗霞(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