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59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重庆市:涪陵创新生猪养殖东江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发布:2024-09-20 03:16: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37 手机版
重庆市:涪陵创新生猪养殖东江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生猪养殖方式正发生着较为深刻的变化,由一家一户散养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在市场高位运行及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的背景下,规模养殖更是发展迅速。2007年,重庆市涪陵区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共877户,规模养殖户存栏生猪达11.2万头,出栏生猪30.2万头,占全区生猪出栏总量的35%。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养殖污染问题却成为影响和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创新和推广生猪生态养殖模式成为了防控规模养殖场污染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一、创新生猪养殖新机制,生态养殖模式现雏形2006年,重庆桂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区相关部门及金融单位的支持下,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农业开发用地的机制,改租赁土地为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开创了“龙头企业+公司”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公司以现金入股,农民以第二轮土地剩余承包期的经营权入股或以现金入股,成立股份制养殖公司,使农民成为养殖公司的股东。桂楼公司在保证农民土地入股每年每亩不低于800斤稻谷、现金入股年回报率不低于10%的前提下,根据养殖公司经营业绩参与利润的再次分配。按此模式,2006年桂楼公司在涪陵区江东街道云盘村组建了第一个股份制养殖公司——涪陵区东江生猪养殖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中桂楼公司以现金出资70万元,占股70%;江东街道云盘村26户农民以23.23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按当地土地流转租赁市场价折价入股占28.5%股份,22户农户以现金入股1.5万元占1.5%的股份。控股股东桂楼公司与入股农民签订了《土地经营权入股协议》。东江公司承诺不用农户的土地经营权为本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担保;若东江公司按法定程序结算解散后,土地经营权无条件归还原农户。2007年7月11日,运行一年的东江养殖公司结算分红,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农民,每亩土地年收益达2735元,比当地的土地租赁价高3.55倍;以现金入股的农户,年回报收益率22.3%。此外,在养殖公司务工的农民月工资收入700—800元。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为特点的“龙头企业+公司”模式,得到广大农民广泛接受,被涪陵区委、区政府誉为“东江模式”,在全区推广。目前,桂楼公司下属的11个养殖场,已有5个于去年按照此模式进行了改制,组建了5家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东江模式”的生猪养殖公司,共涉及入股农户199户,入股土地155亩。公司规划在今年内,将剩下的6个养殖场将全部改制完成。届时,入股农户将达到300余户,入股土地500余亩。目前,5个公司即将分配红利,据初步测算,今年5个公司实现可分配红利115.8万元,按照分配原则公司可分配81.6万元,农民土地入股可分配34.2万元,亩平2206元,加上800斤稻谷/亩(折算600元)的保底收入,实际农民以土地入股实现的现金收入高达2806元/亩。二、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园为了放大“东江模式”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解决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带来的污染治理问题,桂楼公司提出依托生猪养殖股份公司,吸收更多的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利用“猪—沼—菜(果)种养循环模式”,建立生态农业园,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即养猪场的粪肥经沼气池的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生产生活能源,沼液、沼渣通过管网输送到园区用于种植高需肥的有机蔬菜(果树),蔬菜的非商品部分作生猪的青饲料,由此形成“资源—产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实现生猪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效结合,互相促进。去年,桂楼公司第一个生态农业园在东江生猪养殖场开工。吸收150余户500余农民以400余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园区建有7个沼液储存池,可储沼液2000多吨,沼液输送管网安装到位田埂,园内工作便道正在硬化,农田改造和蔬菜播栽已经结束。今年内,除了完成东江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以外,还将完成在堡子镇、南沱镇、青羊镇、李渡镇、梓里乡等5个生猪养殖场的生态农业园建设,农民土地入股面积将达到3000多亩,带动农民4000人。到2009年,依托桂楼公司现有的11个规模化养猪场,流转土地6000亩,带动农民6500余人,将11个养殖公司全部改建成生态农业园区。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