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在汶上还没有人养殖,渠艳艳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渠艳艳的创业计划,村里很快拍板支持。2010年6月8日,她迎来了首批鹧鸪苗,此后,为照顾这批娇贵的“客人”,她的生活节奏全变了。“一大早,我就到了养殖场,点着炉子给室内升温,要确保室温37.5度。”渠艳艳告诉记者,夏天在养殖场就算什么都不干,也能热出一身汗来。但仍有各种始料未及的困难迎面而来。先是鹧鸪苗出现了大量死苗现象,有时一天死40多只。“当时每天重复着一件事,就是去地里埋小鹧鸪,看到死去的小鹧鸪,我的眼泪都快流干了!” 无奈之下,平时连杀鸡都不敢看的她第一次自己动手解剖死亡的鹧鸪,对照书本,最终摸清了鹧鸪的内部结构和病因。“现在,一般的病症我都知道怎么对付,而且也知道怎么提前预防了。”渠艳艳颇有些自豪地说。 谈起当时的艰辛,渠艳艳感慨地说:“为了照顾小鹧鸪,村头的井房成了我们的婚房!”2010年1月,渠艳艳结婚没两天,小两口就匆匆搬进了养殖场来住。当时要腾出房子来放养鹧鸪,他们只好住在鹧鸪房旁边不到五平方米的井房里。“井房既没有门,也没有窗户,里面只能放开一米二宽的床,夏天酷热难忍,冬天屋里的水结冰!” “鹧鸪养上三个月就可以上市了,但消费者一时间很难广泛接受。”为打开销路,渠艳艳到一些酒店、餐馆找买家。“起初大家看我年纪小,不相信我,经常会听到对方说"推销野鸟的那个丫头又来了"。” 现在,她的鹧鸪销售状况良好,已经与几家大酒店达成了买卖协议,并与嘉祥、聊城等地客商开始了养殖合作。“天津的一位客户差不多10天下一次订单,一次能要二三百盒。”渠艳艳介绍。如今养殖场逐渐有了起色,村里已有13户人家加入,带动了林庄社区和周边乡村2000多农民发展起鹧鸪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