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新英
永丰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东北农村。
离主城不远不近,距离依兰县城40公里;人口不多不少,1500名村民在这里生长劳作。
它,没有什么神奇的传说,更没什么显赫的名人。走近它,就像是一场偶遇,走进它,就是因为它平凡朴素。可是,这样貌不惊人的小山村就像是黑土地最小块的泥土,一点点聚集,一点点汇聚,才让黑土地更加地丰饶。
选择永丰村,走进永丰村,我们不是要写出农村巨变的史诗,就是想在炕头唠唠嗑儿,就是想在田间说会儿话,我们要看的就是最真实的农村最真切的面容,感受他们最细小的变化,体味他们细水长流的日子。
正月里,记者乘坐的汽车行驶在我省依兰县城通往永丰村的路途中。车窗外是成片成片的耕地,尽管尘封一冬,还有些许冰层未化,但反射在车窗上的缕缕阳光,已让人不由地感受到温暖的萌动。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地即将苏醒,勤劳的人们也将在这希望的土地上耕种新一年的憧憬。备耕在即,永丰村的村民们也在掐着指头算呢,为自家的这一亩三分地左思右量,为自家的仓房、钱袋子精打细算
A
懂点儿“经济学” 卖粮也错时
在农村有一个词叫“秋后算账”,但村民张颖告诉记者,现在都不是秋后算账了,应该说是出了正月再算账。为啥这么说?“因为卖粮可不是秋收时一股脑全‘整出去’,俺们也倒时间差!”
张颖说现在卖粮也讲究时机,家里现在还有存粮没卖呢。张颖解释道,现在来他们这收粮的主要是米厂和粮库,米厂的价高些,不过收购的时候也挑剔,这是因为那时大家都卖粮,收粮的当然压低价。她家也不着急用钱,就把粮存着图个好价格,这叫“好饭不怕晚”。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张颖这样“算计”的农户不在少数。虽然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们也没学过什么经济学,但是随着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对农民的保护和倾斜,销售渠道的畅通以及信息资源的公开透明,卖粮可不是啥难题了,掌握价格规律,随行就市,分批出手,让农民卖粮有谱儿也有底。农民们已经在生产实践中掀开了“经济学”的一页。
B
打点儿“提前量”
订单挣大钱
永丰村的种植品种挺丰富,村民们说“这村儿上种的可‘花花儿’了”,村里有旱田和水田,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啥都种。
可是,要说种啥经济效益最好,村民朱春道“现身说法”还是种万寿菊赚钱!
老朱去年种了两垧地万寿菊。他说,万寿菊种植对于他来说可是新鲜事物,当时也老“哆嗦”了,心里七上八下的。因为这在当时可是超常规种植,人力财力投入都挺大的,也怕亏。尽管瞻前顾后,但是心里还有个“底儿”让他一鼓作气种上了。老朱说当时种万寿菊是和收购商签订收购协议的,有市场需求当然要试一试。结果,老朱的“虎劲儿”也收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净赚了4万多元。今年他要将万寿菊种植进行到底。
C
算点儿“明白账” 致富有心得
之前“算账”的张颖可不是“白算账”的,她可是村里有名的能干媳妇。走进张颖家的铁大门,进屋时要绕过插秧机、拖拉机等农机具,这些农机具占据了大部分院子。张颖告诉记者,这些农机具都是他们自己家的。
张颖说,她家水田旱田都有,要说经济效益还是水稻好些。她给记者算了一笔投入账,种植水稻的前期投入是育苗大棚和种子。育苗大棚投入近8000元,一垧地种子化肥农药的投入2000元左右,插秧也近2000元,一垧地毛利近万元,净赚能达到5000元。她家里种了100亩水田,这样一算下来,收入“老可观了”。
与张颖的精打细算相比,永丰村也不全是“挣钱”高手。村民老张就恨不得多吃几片后悔药。老张说,他们村的耕地范围内有30多台灌溉井,这些灌溉井基本能够保证水田用水。但他家地由于不临近“水源”,旱田居多,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一般就选择种黄豆。但种黄豆的效益明显不能和水田比。现在黄豆市价是每斤1元多,核算下成本,想要获益,咋也要三元多一斤才“合上”,这中间的亏损很大。
记者手记
一亩变十亩 路有多长?
董新英
采访中,记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农民现在的生活好了,依靠土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通过永丰村农民掰算的一笔笔经济账可以看出,农民增收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毕竟,不是所有农民都有老朱的“闯劲儿”,不是所有农民都有张颖的“细劲儿”,还有很多像老张这样的农民,囿于条件所限和传统种植经验桎梏,看天吃饭。这就为我们的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2月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可以说,在我省大多数农村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科技投入以及科技观念都有待强化。很多时候,我们仗着黑土地的先天优势,缺乏开拓的勇气和创新的意识,小富即安。那么,通过永丰村的这些小人物与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今后,农村的发力点应该在哪里。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让一亩地生长十亩地的效益,将是值得深思的命题。
上一篇
可生吃的节瓜“甜倒”北京客商
下一篇
阜宁:生态猪养殖成两会报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