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的报道:都非等闲之辈 梁鸿龙的新型养
8月27日中午,我们出张掖市向南行十几公里,进入石岗墩滩成片的白杨林,养殖大户梁鸿龙的养猪场就坐落在这里。通了电话,不见气派的欧式铁门打开,笑容可掬的梁鸿龙却从旁边的一间小房子迎了出来。“那个门不能进,只能出。”梁鸿龙一边说,一边把我们让进那个小房子。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一股雾化了的消毒液不知道从哪喷了出来,小小的房间里一片白雾。“消消毒,消消毒”,梁鸿龙一脸歉意,“就是怕人把病菌带进来。”到这时,我们才明白不开大门的用意,并开始感觉到这个宁静整洁的养猪场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果然,一进到养猪场的办公室,一整面墙的监控图像就让我们吃了一惊。40多岁的梁鸿龙乐呵呵地指着背投大屏幕说:“现在都是科学化养殖,加上监控,我就能随时了解到各猪舍的情况。”他用旁边的电脑放大了其中的一个图像,说:“这几头母猪最近就要产仔了,每头都有单体限位栏,旁边还有保温箱。这是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这是红外线检测探头……”不但设备先进,在梁鸿龙手下干活的工人也非等闲之辈,8名工人中有6名是畜牧学校毕业的学生。原来,精明的梁鸿龙为了提高养猪技术水平,和甘肃省畜牧工程技术学院签订了合同,把自己的养猪场提供给学校做实习基地,这样一来,来他这里打工的都是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了。2007年以来,甘州区先后安排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213万元,在生猪环保养殖、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扩建、疫病防控、品种改良、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据梁鸿龙介绍,养猪场目前共有母猪500多头,仔猪1000多头,年出栏上万头。他说:“卫生防疫条件、养殖规模和养殖环境都是争取扶持奖励的硬件,养猪越是科学、规范,政府的扶持力度就越大。当然,出栏生猪的质量就越好,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梁鸿龙指着新盖的两间猪舍说:“我这场子是2009年建的,政府两年时间内就给了我50万元,作为圈舍改造费用。畜牧局、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还定期来我这里作无偿的技术指导。”对于养猪场的前景,梁鸿龙非常有信心,“去年的纯收入是280万元,今年8月还没结束,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挣钱的同时我也不能忘了要回馈社会,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其他小规模养殖户。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记者陈泳)编辑: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