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正文

放弃公职痴迷养猪的女人

这是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的一个养猪场。眼前这个正在给猪劝架的女人,名叫卜海燕。她放弃公职,从一个养猪外行,四年时间就成了河北省龙头企业的老总。

2011年9月25日,记者去采访时,正好赶上她在卖猪。 记者:刚刚那下挺危险?

卜海燕:嗯。

每次卖猪,卜海燕总是亲自上阵。身材瘦小的她,面对几百斤的大猪一点也不害怕,甚至和记者开起了玩笑。

卜海燕:像不像斗牛士?

卜海燕性格开朗,装猪这样高的大卡车,今年已经50岁的她,也非要到顶上去看一看。

记者今天一共装多少头猪?

卜海燕:今天一共得出300头。

记者:开心吗?

卜海燕:当然开心。

今年生猪市场行情好,事业春风得意,卜海燕也非常开心。但一次采访,却让记者发现了她的另一面。

卜海燕:每天我洗脸,摸我脸的时候,就会想……真的不想干了。

卜海燕曾经在河北省灵寿县交通局工作,是县城第一批拥有私家车的人,这些照片全都是卜海燕出去旅游时留下来的,她的生活曾经让很多人羡慕。

但2005年一次回乡探亲的所见所闻,却让她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要去养猪。卜海燕到底经历了什么?她回乡后又看见了什么呢?

那是2005年春节雨后的一天,卜海燕带着全家回韩洼村探亲。多年不回村,乡亲们热情地请她去家里坐坐,当时的情形卜海燕至今仍记得很清晰。

卜海燕:咱们带靠背的那种椅子都没有,土路,一下雨都走不了路了,都是黏的,把鞋子都黏下去了。

乡亲家的窘迫让卜海燕非常难受,当地家家户户都养猪,为什么还会这么穷呢?接下来看见的一幕让她找到了原因。

韩洼村是灵寿县有名的养猪专业村,百分之八十的农户每年主要收入就是靠养猪。2005年时卜海燕看见的情形,就和记者现在看到的基本一样。

记者:以前我们怎么养?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以前养猪都在这个圈坑里,这叫连茅圈。

记者:是不是就是茅房跟猪圈连在一块儿就叫连茅圈?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对。

记者:我们家家户户都这样养么?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对,祖祖辈辈都是这个传统养猪。

记者:每年都能卖出几头猪?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老百姓,一般来说都是卖个两三头吧。挣个三百二百的,也可能挣个五六百元钱。

虽然这样的养殖方式在韩洼村现在已经很少见,但在2005年之前特别普遍。在这样的圈里,一户村民一年顶多养两三头。这样一头240多斤的猪,需要养一年,村民却只能挣个几百元钱。

正是看到这样的卖猪情形后,卜海燕意识到,家乡这么落后的原因,就和他们落后的养殖技术有关。当时,在灵寿县还没有大型的养猪场。卜海燕觉得,如果在韩洼村建一个现代化猪场,不仅能改变村民落后的养殖观念,还能挣钱。

卜海燕:我们就想建好了以后,雇人过来给我们养猪,我们自己轻轻松松做老板。

抱着当甩手掌柜的想法,2006年,卜海燕向亲友筹资200多万元,在这片40多亩的荒地上建起了这座养猪场。而养猪场一建起来,就在韩洼村引起了轰动。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一开始我们都认为是县政府大院儿。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哎呀,那真是比人住的屋子都好。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搞得真好那个场子。

记者:挺羡慕的?

河北省灵寿县韩洼村村民:羡慕,羡慕,老百姓都羡慕人家。

可让卜海燕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村民人人羡慕的猪场,却在一年后成了她手中烫手的山芋,让她吃尽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