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年仅21岁的毛头小伙子江世华,东拼西凑成立了自己的养鸡场,大胆地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江世华在生产线处查看饲料。
他又建成了养猪场,成了当时的养殖大户。凭着敏锐的眼光,他发现了饲料市场的潜在商机,江世华开始从事饲料加工,于2003年成立了饲料公司,聘请专家研制配方的饲料风靡大江南北及国外,江世华也成了山东闻名的饲料大王。
白手起家,年轻小伙在家养鸡
9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蓝村镇的江大饲料开发有限公司,工厂内散发着一阵阵蛋糕甜点一样的清香,一家烟台养殖企业的车辆正在装运购买的饲料。“公司主要加工奶牛、獭兔等动物的饲料,这味道就来自这些动物饲料。”在公司的加工车间,记者见到了公司的老总江世华,他的个头不高,长相也很朴实,但是简单的交流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智慧。
1988年的江世华只有21岁,还没结婚成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小伙毅然决定开始养鸡。“那时候建立养殖场的很少,还是个新兴的事物,我东拼西凑好不容易跟家人朋友借来了几千块钱,建成了一个规模很小的养鸡场,当时只养了3000只鸡。”江世华回忆说,当时自己年轻能干,而且也有养殖技术和经验,养鸡场的规模发展得很快,到1992年,养殖场已经养到了两万只鸡。到1993年,对养殖业格外感兴趣的江世华,又建成了一个养了300头猪的养猪场,成了四乡八邻数得着的养殖大户。
饲料供应紧张,自己开始加工饲料
“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需要的饲料也开始变多,当时的饲料都得去正大买,因为饲料供应紧张,得托关系还得排队才能买到。”江世华说,当时自己发现这是一个商机,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加工饲料自己用,于是在1996年,他从当时的莱阳农学院(现在的青岛农业大学)请来了专家和博士,研制了饲料配方,自己开始试着加工饲料。“自己生产的饲料,效果好得出乎我们想象,当时我特别开心。”江世华回忆说,饲料方面的成本降低了约20%。
2006年,江世华决定放弃养殖业,专心进行饲料的生产和研究,同时公司开始和养殖农户合作,生产的饲料直接提供给养殖户。
创业路上屡遭波折,积极应对渡过难关
“创业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波折,自己需要不断地应对。”江世华回忆说,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自己一辈子忘不了,不光是奶粉,当时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获取暴利,在饲料原料里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这对国外市场影响特别大。“当时为了应对突发的意外,我们严把原料进货关,并邀请了国家质检总局来进行检测,结果是完全合格的。”江世华将检测结果提供给外国客户看,并加大和他们的沟通,最终顺利渡过了这一难关。
“今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粮食的价格出现波动,上涨了近30%,考虑到养殖农户的利益,我们决定减少利润,保持饲料价格的稳定。”江世华说,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在设备上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生产量。
注重科技创新,成为山东名牌
“我的创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我注意掌握相关的技术,因此我们公司一直坚持科技创新,同时注意引进专业人才。”江世华说,今年公司投资1300万,增加了一条生产线,整个加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0%,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饲料的质量。“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更注重培养人才,公司每个星期都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江世华说。
“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覆盖全国20多个省及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在今年被评为山东省着名商标,受到了国内很多养殖企业的认可。”江世华说,莱西市青源牧场主要向蒙牛提供奶源,蒙牛对奶源、牧场及饲料的要求特别苛刻,要对43项指标进行检测,而这个牧场一直使用自己公司生产的饲料。“安丘市欣和獭兔养殖场是江北最大的獭兔养殖厂,年出栏10万只獭兔,每天就要用掉5吨饲料。”江世华说,养殖场一直用自己公司的饲料,而且评价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