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经验 > 正文

从羊栖菜到龙须菜嵊泗藻类养殖有突破

  养殖户突破“一养就收效”的旧观念,创新走进新天地   日前,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科技顾问倪梦麟等一行6人赶赴嵊泗,调研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藻类试养情况,发现该县试养的40余亩龙须菜藻类不仅长势良好,最重要的是养殖户已放下了藻类养殖效益不好不愿深涉及的念头,忙着做明年的扩养准备。   龙须菜,藻类养殖新希望   嵊泗半岛水产有限公司之前养殖的是羊栖菜,每年收割一次。从去年开始又试养龙须菜,养殖面积共300余亩。从目前的长势来看,两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均良好。“去年试养的龙须菜一共2万根,每根长约四米,毛重三十斤。收割期为每年6月至10月,一年可收两三荐。”公司经理黄志绒虽是女儿身,但说起这养殖情况来丝毫不含糊。   黄志绒说,公司的产品以鲜销和干品两种为主,销售地主要在福建,根据客商的要求,定销售品种,鲜销的价格每斤两块三四毛,干晒的则三块多一斤。今年因受梅花台风的影响,收割产量受损,目前只收了一荐。   黄志绒说,目前公司正忙着做明年的扩养准备工作。另外,他们得知温州洞头有生产此类的小包装休闲加工产品,百克重的一袋市场上销售价五块左右。所以,他们也在销售及加工方面作了相关计划,准备自己试试。   藻类养殖,生态、生产两不误   “早在1958年,我市就开始养殖藻类海带,但一直未成气候。当年海带养殖曾有过数千亩的养殖面积,但几经波折,至今养殖面积不足千亩。”市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的朱处长说,这与市场和产值低有关。   黄志绒说,现在藻类销售市场有限,品种也单一,但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有保健功能的藻类今后在市场上销售也会慢慢变好。而且养殖海藻有益于海洋生态修复,又可使渔民增收。   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保护处处长丁建伟告诉记者,他们在此次嵊泗藻类养殖区的调研中,通过对藻类养殖海区水质与其他海域水质的对比分析,发现海藻栽培区海水环境质量有一定改善,生态修复也有了较明显效果。“海藻养殖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吸收使海洋富营养化的多余物质,平衡水质中的有机物。这样,赤潮的发生率就会减少,也不会出现像青岛今年出现的大面积浒苔。这是一个双赢的产业。”丁建伟说,嵊泗发展藻类养殖,说明养殖户已突破一养就收效的观念,在养殖方面有了创新性的发展思路,值得推崇。   借鉴贻贝,扩大藻类养殖   “藻类的养殖之所以始终扶持不起来,主要还是市场的问题。但如今嵊泗贻贝能成为养殖主产业,藻类养殖为何不借鉴一下它的发展经验?”丁建伟说。   嵊泗贻贝已有30年的养殖历史了,本世纪初全市的贻贝养殖面积仍不足万亩。近几年,通过政府搭台引导,养殖户与企业的多方努力,小贻贝终于从自家门口走出去,不仅跑遍全国,而且还跑到世界各地的市场,效益逐年递增。“有销售渠道,有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没有任何的扶持政策,养殖户们也会主动积极起来。近几年,贻贝的养殖面积、产量不断递增就是一个证明。”丁建伟说。   丁建伟认为,今后可通过以点带面,采取发放补贴、提供加工、销售信息服务等措施,不断扩大海藻养殖面积,构筑藻类、鱼类、贝类复合养殖模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陈斌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