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三农 > 正文

几番艰辛总有成的生态石蛙养殖经

 温州网讯 “大山里能养石蛙,除非石壁上能种花”,这是泰顺人表达在当地人工养殖石蛙困难的一句谚语。原来,由于技术原因,泰顺市场上的石蛙,都是村民进山下溪捕抓的。可是司前镇左溪村村民蓝积亮偏偏不信,两年来,凭着“誓要石壁上开出花”的韧劲,经过多次失败多次取经,终于走出一条人工养殖石蛙的致富新路。

石蛙因为其具有肉质鲜美、清凉而且滋补的作用,在泰顺被视作珍贵野味。但由于人们大肆捕捉,野生石蛙越来越少,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扬,每千克(kg)卖到160元。蓝积亮正是看到这点,于2006年3月,到金华兰溪的石蛙养殖基地学习技术。

蓝积亮在基地里学习了一个多月,眼里看到的石蛙养殖也就是普通的引种、喂食、成长、出售的过程。急于创业的他不听指导老师的劝告,带着“半桶水”的养殖技术回到家乡,创办了“兴农生态石蛙养殖场”。

当时一对小种蛙的售价就要300元,为了省钱,蓝积亮没有从养殖场引种,而是直接从村民手里收购野生石蛙作种蛙。养蛙池建好了,养殖场消毒了,野生石蛙也入池了,蓝积亮心里美滋滋地等着收成。

可是20多天后,养蛙池里开始漂浮起一片“白肚皮”,1600多只种蛙竟然全部离奇死亡。蓝积亮在打捞这些死蛙时,忍不住伤心落泪:“难道大山里真的不能养石蛙?”

在向养殖基地指导老师请教后,蓝积亮才知道原因。一方面是消毒不到位,他用来给养蛙池消毒的高锰酸钾只能消菌杀毒,却不能中和水泥的碱性。另一方面是引种失误,野生石蛙有野性,不习惯被关闭在封闭的空间里,于是在水泥做的养蛙池里乱跳乱撞而受伤。水泥的碱性正好随着伤口进入石蛙体内,造成石蛙死亡。

“真的不能不相信科学的养殖技术!”蓝积亮吸取教训,又一次来到兰溪的养殖基地,潜心钻研石蛙的养殖方法。

管理失误再次受挫

2007年2月,学成归来的蓝积亮开始了第二次养殖尝试: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给每个石蛙池都铺上黑色遮阳网盖,把小软管改成大水管提高常流水供氧量,引进成熟的养殖种蛙。

几个月下来,成活率高了,小石蛙长大了,第一批蝌蚪也孵化成功了。蓝积亮感觉到自己的养殖场已经慢慢步入正常轨道,就放心地把养殖场交给工人,自己外出办事了。期间,工人发现有些石蛙不爱活动、少吃的不良反映,以为又是中毒了,于是用“消毒先锋”对着蛙池喷了4天。等蓝积亮闻讯赶回来时,那令人痛心的一幕再次出现,百分之四十的石蛙都已经死了。

工人的处理程序没有出错,这次又是什么原因呢?蓝积亮把每一只石蛙的尸体都捞上来仔细检查,发现这些石蛙都非常瘦弱,而且眼睛都是瞎的。他再次和养殖基地的指导老师沟通原因,原来工人们把“消毒先锋”错误地喷在了石蛙的身上,“消毒先锋”有粘性,把石蛙的眼睛弄瞎了,这些石蛙都是被饿死的。

看到又有那么多的石蛙死亡,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再养了,可是蓝积亮却显得底气十足,因为这次损失是工人管理失误造成的,而生存下来的石蛙正好说明,他的养殖技术已经不成问题。

石蛙长成初见效益

司前镇无污染的水源和山区地理环境,都是人工养殖石蛙的优势,再加上蓝积亮日益成熟的养殖技术和逐渐正规的管理方式,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石蛙舍已经达到了12个,石蛙已经达到3000多只。

蓝积亮说,人工养殖的石蛙由于都是吃黄粉虫、蚯蚓、蝇蛆等高蛋白食物,肉质比野生石蛙更加卫生营养,价格比野生石蛙每千克(kg)还要贵20元。

几天前,司前的一家酒店刚以每千克(kg)170元的价格上门收购了5千克(kg)石蛙,蓝积亮还舍不得卖。因为现在石蛙正在冬眠,不肥,等到今年开春,养殖场的石蛙就可以批量上市了。

看到养石蛙效益好,许多村民都开始向蓝积亮学习养殖技术。蓝积亮也不吝啬地传授他的“养殖经”,他希望能带动村民们一起养殖石蛙,让石蛙养殖成为左溪村的一大亮点产业。(见习记者 蓝蔚 报道组 翁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