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美的丈夫谢能:绝在哪一块?一个茧壳被撕成、制作成一块被子的大小一样大,然后它就不脱节,不变形。像别家的那样,它就没有这样的手艺。
在蚕丝被行业里,用剪刀剪棉套是通行的做法,可是张蝴绵的祖先却早就发现了那种办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王元美的婆婆张丽芳:一撕就会断,就出现小块小块的,就像这种,它就不粘起一堆了。
张蝴绵用手工撕棉套,蚕丝不会断,也就能扯成一床被子大小,这样做出的被子不会脱节变形,盖上去还贴身。这种只用人工不动剪刀所带来的好处至今外人很少知道,这也是张蝴绵品质的核心秘密之一。事情过后,王元美向婆婆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婆婆把传家宝再次传给她,同时她保证,以后会用心地维护张蝴绵百年的声名和信誉。最终婆婆谅解了她。
王元美:这是一面镜子,可以这么说,我认为这个牌子教我们怎么一代一代把我们这个手艺做下去。
随着生意的扩大,王元美把部分工序搬进了店里,能够近距离接触老手艺让很多消费者非常感兴趣,可让王元美没想到的是,和婆婆的另一场风波却由此埋下了种子。
2003年5月的一天,一名消费者按照王元美教的方式检查被子,结果发现被子不平。
工人李阳凤:如果做的不均匀的被子,它是厚一趟,薄一趟,如果做的很好的被子摸上去都是平平的,就像一层那种白玉一样,平顺得很。
第二天,王元美根据这床被子的编号找到了责任人的名字,这一查麻烦出来了,这床被子竟然是王元美婆婆做的,如果问题不处理,会影响工人对产品质量好坏的判断,但怎么处理,王元美的心里又没底,当她试探性地和婆婆聊起这件事时,婆婆一听就翻了脸。
婆婆:我说,你做得好你就去做,就是说斗气了吗。
记者:真生气吗?
婆婆:真生气。
被子是否薄厚均匀,上百年来都是用手摸出来的,婆婆从不怀疑自己失手。平整、不结块、不打绺是张蝴绵传承百年的品质,如果不让婆婆心服口服,被子不平的缺口会让婆媳间产生裂痕,进而影响家族老手艺的百年传承。到底平与不平,必须有一个直观的办法。中午,王元美让工人举着被子来到老街上晒太阳。
王元美:这个被子几乎都是均匀的,比如说你看,这个被子要是不均匀,我用手,这个放上去,要是厚的地方就是黑的。
店面在街上,还拿被子对着太阳照,这一下动静闹大了。婆婆感到儿媳想独立门户,变着法让自己出丑,气愤之余,老人就在老街上和儿媳争执起来。
王元美:后来骂了我几天在后面,现在她已经翅膀硬了,不得了了,把我的成绩都否认了。
用太阳透光直观明了,工人们都服气了,可是婆婆却从此生气返回了家,一呆7年,从此再不管店里的事。
这道工序就是张蝴棉独特之处,用这个办法可以把3000多层的蚕丝自然地固定在一起,而不需要手工缝制,出于技术保密,记者只能拍到这里。太多的秘密工艺成就了张蝴绵的品质,导致订货要排队成了常态。在我们采访时,赵来芬就来拿半年前订购的被子。
赵来芬:老人拿钱给孩子人家不要,拿两床铺盖给娃娃做点纪念,孙子呀,姑娘呀,我定了20几床了,还有9床没拿的。
记者:这个被子一床多少钱?
赵来芬:这个被子?这个被子是我想4.8斤-5斤,1000多元。
2007年,张蝴绵每月能卖上三四百床,销量是开店之初的十倍。眼看订单越压越多,招工迫在眉睫。听说儿媳妇要招工,一直呆在家里的婆婆再也坐不住了,一场新的纷争一触即发。
在婆婆看来,张蝴绵之所以能够传承百年,因为核心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当时儿媳妇一年有50万元的收入,婆婆对此已经很知足了。如果都会做张蝴绵,那么他们这些传人就会丢了饭碗。
婆婆:说怕学了,我们也找不着事做了。
看着一直生自己气的婆婆关键的时候还是挂念自己的事业,王元美很感动。她告诉婆婆,招工是振兴张蝴绵必然的选择,保密的事情她也想过,把每个工序分设在不同的地点,每个工人掌握的只是一道工序,这样核心技术就不会外传。经过这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婆婆最后同意招工,并提出自己亲自选人。婆婆选人的办法,又着实让王元美学了一招。
2007年7月,应聘的工人来到店里,王元美的婆婆见面后就扔了一团丝让他们去拉扯。
胡庆兰:我说这个怎么拉得出来呀,我看着这团棉我就心急。
记者:心着急的时候手着急吗?手快吗?
下一篇
徐建峰巧卖窝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