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养殖场养着几千只鸭子,却看不到管理人员。”日前,记者来到砀山县关帝庙镇邵楼村,听村民说到这桩新鲜事,决定一探究竟。
走进邵楼村东头这个大型养殖场,只见鸭棚、厂房一字排开,约200米长。近4000只纯白的鸭子在一片片小广场上,有的在水池里洗澡、嬉戏,有的在墙边的水槽饮水,确实看不到有人看管。鸭子爱干净,每天要洗几次澡,并且不喝脏水,主人不在,水从何来?循着厂房往里走,只见南墙边有水管分出多个水龙头,清凉的水汩汩涌出;不远处的小河边有电机嗡嗡作响,把水自动送入水池和水槽。鸭子习惯晚上进棚产蛋,必须有照明,睡觉时又不能有灯光干扰,这对用电要求很高。为此,养殖场在当地电力部门的帮助下,在鸭棚里安装了节能灯和控时器,能自动控制灯亮灯灭时间,不需要人员值守。“电工作,人休息”,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收入,养殖场老板苏龙年收入30万元以上。像这样的电器化自动控制养殖场,全村共有8家。“过去,由于供电线路原因,养殖场多建在村内,不仅限制了规模,也造成环境和噪声污染。供电线路延伸以后,养殖场可以远离村庄。”一位村民说。
记者在村里还听到另外一件稀罕事:“今年夏季,该村一个老大妈就能种七八亩瓜。”记者在这个村的千亩西瓜种植基地看到,笔直的低压电线杆排列瓜田的路边;村干部说,瓜田附近埋了一根根水管。过去,该村村民用柴油机抽水浇地,劳神费力不说,仅柴油费就是个不小的数字。灌溉农忙时,老人们还要把在外的儿女喊回来帮忙,增加了路费成本。今年田头通了电,种瓜省钱又省力。村干部邵长方介绍,该村8000亩“瓜套棉”和“瓜套菜”,每亩净收入5000元左右。
据了解,砀山县农村,电线多年不出村,用电一直是农业生产的“瓶颈”。去年起,这个县创新农网升级改造思路,不仅满足农民生活用电需求,还通过架设专用线路,让电力进田头、进果园、进养殖场,打通农业生产用电“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记者何雪峰、通讯员傅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