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三农 > 正文

致富经经典创业故事人物:马伟国

马伟国:我就考虑,一个棚就能挣那么多,十个棚就是七八十万,一百个棚就是七八百万。

经过调查了解,马伟国发现家乡河南很少有这样的地下大棚,冬季的蔬菜也大多从外地引进,市场前景相当可观,这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大干一场。那时的马伟国万万没有想到,他发现的这个商机竟然会害得父母无家可归。

2008年时,建一个地下大棚要五万块钱,马伟国只有十万元积蓄,他只好回家找父亲帮忙。

马伟国:那时候,我手里那点钱根本不够干啥,没有我爸的支持,我是干不起来的,我知道。

看到马伟国一声不吭地卖掉公司,辞职回家,父亲气得拍桌子摔门而去,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搭理他。

父亲 马新生:感觉就是不中,谁说谁也不中。

二舅 高养军:他说你干啥。搞温室大棚呢。啥是温室大棚呢?根本不知道啥是温室大棚。

当地人都没听说过地下温室大棚,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同,就得让他也亲自去山东寿光瞧一瞧。眼看马伟国呆在家里三个月了都没有一丁点儿要走的意思,母亲只好劝父亲跟他去山东寿光考察。就是这一趟寿光之行,让父亲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逆转,他决定卖掉支撑全家人生活的猪场,帮马伟国建棚。

然而,卖掉猪场也只有五万元钱,加上马伟国带回来的十万还是不够,父子俩就发动所有关系,到处找人借钱。本来村子里的人就对马伟国辞职回家的事议论纷纷,一看到父亲挨家挨户去借钱,所有人都围上来指指点点,流言蜚语铺天盖地,三个月前还是村里最风光的一家人,现在却沦为大家的笑柄,走到哪里都抬不起头。

母亲 高国凤:说啥的都有,一个村的,那两口子也傻了,他要挖就让他挖。

一出门就要被人笑话,父亲实在被逼得受不了了,百般无奈之下,他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这里是父亲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家,为了躲避那些流言蜚语,他决定举家搬迁,到大坑旁边搭个临时板房居住,再也不愿踏进村子一步,而这个地方与村子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但为了帮儿子实现梦想,父亲又不得不放下面子,顶着巨大的压力,硬着头皮回去借钱。

母亲 高国凤:这三四年回家基本上有数的,不是回家一趟就是回家两趟。

马伟国:就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我感觉,就是挺不孝的。

擦干眼泪,马伟国开始到处托关系借钱,只要能搭上话的人,他都找了个遍,就连挖大坑,也是找到朋友的朋友帮忙。靠着全家人的诚信和口碑,马伟国又赊来竹竿、棚膜,终于在欠了一身外债后,建起了七个大棚。

15岁就考上大学的马伟国要回家种菜,但第一年就让全家人只能吃馒头咸菜过年。就在他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却因为一件事在当地出了名。此后,他口出狂言,说要去银行贷款,免息,白借给别人一百万。

2008年11月,就在别人的蔬菜都抢在年前高价上市时,马伟国的地下大棚里却迟迟不见动静,种苗播下两个月了,还只有一尺多高。在当地种植地下大棚到底能不能成功,全家人的心都悬在半空中。

弟弟 马伟阁:第一年,心里都有些后怕,你知道吧?

父亲 马新生:平常过年俺杀猪,菜都吃到正月底。这一年咱吃的啥?钱都没有。

家里不仅没钱置办年货,还有好多人前来要债。

母亲 高国凤:咿,不要提到那时候。

弟弟 马伟阁:跟爷爷奶奶找点钱,买点年货,就那样过了。

记者 沈子莉:是挺苦的吗?

弟弟 马伟阁:还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