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经验 > 正文

一样的甲鱼两样的卖法

2008年11月3日一大早,杭州市余杭区上湖村的金兰仙和场里的十多位工人早早地就到养殖场里,用一种专门自制的工具抓甲鱼。

记者:“一般甲鱼有多深?”

金兰仙:“深的地方40多公分,浅的地方10多公分。”

工人们排成一排,用手中的工具地毯式的排查法从鱼塘的这一端排查到另一端,这样要来回好几趟,尽可能避免有漏网的甲鱼。

养殖场工人沈德法:“插到甲鱼的话是有声音的。有的时候是石块,石头的声音特别硬,它这声音比较幽,因为甲鱼是软的,石头硬,是两样的,我们自己有数。”

养殖场工人沈德法:“第一遍找不着的,第二遍就找到。”

记者:“来回要几遍?”

养殖场工人沈德法:“一般3遍。”

来回抓三遍后,塘里的甲鱼基本都被捕捞上来了,即使有漏网的甲鱼,第二天也会被抓到。

养殖场工人章美兰:“过一天后,把水抽干,再来抓一遍,那时候就容易看了,有一点点孔就出来了。”

这是金兰仙2004年投放的甲鱼苗,通过模仿生态养殖的环境养出的生态甲鱼。像这样的鱼塘金兰仙有1253亩,每年有将近120万只甲鱼可以源源不断地上市。几乎每隔两三天都要抓一次甲鱼。

金兰仙:“大的3斤多,小的一斤多。”

记者:“记者开算抓多少甲鱼?”

金兰仙:“2000多只。”

记者:“抓这批甲鱼做什么用?”

金兰仙:“一部分加工用,一部分送超市、饭店里。”

这批甲鱼有一半当活物卖,另一半金兰仙要送往加工厂当原料储备着,2007年这些甲鱼给金兰仙带来4300万元的产值。她因此成为当地无人不知的甲鱼大户。而这些的财富积累不仅跟她养甲鱼有关系,而最重要的是她把甲鱼深加工做到浙江省内最大的规模。1998年,40岁的金兰仙还是当地一家汽车修配厂的仓库保管员,看到周围的人都陆续经商赚钱了,金兰仙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辞去工作向亲戚朋友借了50万元,在村里承包了60亩鱼塘,开始养殖甲鱼。

金兰仙:“那时候养甲鱼的人很多,只有我们老家临安有一些。”

当时的野生甲鱼已经越来越少了,市场里有不少温室甲鱼,价格都在80元一千克(kg),而生态甲鱼的养殖刚刚兴起,一千克(kg)超市里可以卖到200多元。金兰仙决定要养就养接近野生的生态甲鱼。

金兰仙:“温室的一般是1年多,生态甲鱼至少要3年。温室的季节短,吃下去没有生态甲鱼好。”

金兰仙一下子就进了60万只甲鱼苗投放在20个鱼塘里养殖,给甲鱼吃的都是纯天然的食物。

养殖场工人章美兰:“吃螺蛳,冬瓜。这个外塘好像野生的一样。”

2002年下半年,熬了整整三年时间,金兰仙终于盼来抓甲鱼的时刻,她把甲鱼陆陆续续抓起来,送到杭州的农贸市场、超市去卖,因为质量跟野生的甲鱼差不多,甲鱼一上市就卖得很好。

记者:“那时候价格多高?”

金兰仙:“五六十块钱一斤。”

记者:“最高峰一天能卖多少?”

金兰仙:“2000多只。”

60万只甲鱼在2002年底到2003年6月份陆续就卖光了,扣除成本费金兰仙一下子就赚了40万元,她对生态甲鱼养殖的前景更加乐观。于是并没有着急把亲戚朋友的外债偿还,而是向银行贷款了100多万元用同样的方式养了200亩面积的生态甲鱼。2003年底,经一位朋友的介绍,金兰仙认识了当时正在四处寻找农业项目想要投资的石元法,两人一接触,很快有了共同语言。

金兰仙的合伙人石元法:“女同志比较细心,我也搞过一些项目,对这些比较熟悉,我们一拍即合。”

几次接触下来,石元法决定要入股金兰仙的养殖场,金兰仙管内部养殖,石元法负责外部销售,两人很快把养殖场搞得有声有色。2004年7月的一天,石元法在超市联系业务时碰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金兰仙的合伙人石元法:“有个老太太跟我们讲,他的孙子想吃甲鱼,他也很想买给孙子吃,但是他不会杀。”

当时的超市,卖甲鱼的配套服务还不是很完善。老太太很想买甲鱼,但是因为不会杀只好失望地离去。这对石元法触动很大,他很快想到:“会不会有很多的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买甲鱼呢,他回到厂里把情况跟金兰仙一说,金兰仙也觉这个问题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