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6号,李春花出现在了邛崃市羊安镇上,和周围来采购年货的人不一样,她是来参加镇里的招聘会的。 人来人往之间,36岁的李春花面对的将是一个未知的结果。
对于李春花来说,她所渴望的是能够在附近找一份工作,这样既能够挣到钱又能够照顾家里。但是李春花找了半天,得到的都是失望。
找到现成的工作没有什么希望,但是培训学校的老师的一番话让李春花有了些动心。
在培训教室里, 看到这些和自己一样的姐妹在电动缝纫机上自如地操作着,李春花决定自己也试一试。
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 居民李春花:我能不能明天就来,我今天下午就可以来,我尽快学会了之后快点上岗。
李春花,这位拿了二十多年锄头的农妇,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在电动缝纫机上缝出了第一行针脚。尽管歪歪斜斜,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经过土地集中和居住集中之后,越来越多像李春花一样的农民开始走出家门。
当一个农民走进工厂,就会让一个家庭升腾一个新的希望。而让农民这种希望变成现实的就是成都市工业向园区集中之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成都市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的过程中,曾经有人担忧,如果脱离了土地的农民找不到工作,不仅不能够转变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还会因为难以就业而降低生活水平,形成新的‘城市贫民’。
那些从土地上脱离出来的农民,没有技术,缺乏知识,他们是怎样能走进一个个工厂的大门的。
记者:“当时怎么后来来到这个厂了?”
员工:“我们就培训的时候自愿选择吗,愿意到大豆厂还是肉联厂,还有服装厂。”
羊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羊安职业培训学校,主要就是承担政府的免费培训,对老百姓的,对于老百姓这个技能的培训呢,让他们的就业机会增多,比如我们这个电动缝纫机培训,积极性很高,就是通过这个培训呢,我们就想找一些厂家,跟这些厂家呢,就是先联系起来,联系起来以后呢,然后这些培训之后合格了,他们愿意出去的,我们就把他们,帮他们推荐这些厂家。”
从2004年开始,成都市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培训农村劳动力,84万农民接受了各种培训,其中有近九成的人找到了工作,而且他们的工作岗位大多就在成都。
在成都,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然而从2003年开始,在双流县九江镇上,不仅竖起了工业港的牌子,还悬挂起了很多国家的国旗。
成都蛟龙企业集团总经理 黄玉蛟:“我们有了外资企业进来,我们就挂它一个旗子,但是我们这里只有10多面旗子,我们的外资企业20多个,我们每一个月要换的。”
蛟龙工业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聚集了400多家国内外企业。这些企业看中这里的是什么?
成都嘉瑞欣鞋业公司 孟群离:“它整体的蛟龙工业港的规划是比较完善的,比如说像这个绿化,电,水,员工的住宿的,都配套的比较好,它有比其他,优越其他工业园区,比如像沿海,我也去考察过,看过,农民乱搭乱建,工业园区不像工业园区,住宿不像住宿,它这个没有统一的规划。”
成都波威斯特空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弗兰克:“选择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工厂它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它的配套也比较多,而且它的这个,在这边的这个人力资源工作都比较稳定,然后它的工厂的配套,就是这边周边的这些供应商也比较容易找到。”
外来企业看中的配套设施,人力资源,就是成都城乡一体化中规划的力量,在这个规划中,全市116个各类工业园区被调整归并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设计师 张樵:“我们规划了这个工业集中发展区,而且不允许在目前那之外,再发展,所以他投资者他有信心,他来投资,因为那个是一种新型的模式,不是政府来投资基础设施,是由企业来投资。”
上一篇
借甲鱼的名卖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