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初开始,我国蚕茧、生丝价格便开始逐步小幅度上涨。然而,进入2010年以后蚕茧和生丝的价格也随着绿豆、大蒜等一路疯涨。以蚕茧为例,回望2008年的5月蚕茧每公斤不过10多块。而今年5月蚕茧的售价已经高达30多元一公斤。据了解,目前蚕茧、生丝已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价格。
更加让人瞪目结舌的是,生丝价格爆出了每吨一天涨价千余元的情况。更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每吨生丝的市场价格与生产所需要蚕茧的价格出现倒挂。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80%以上。一直不温不火的蚕茧、生丝价格,怎么就突然一下火爆起来了呢?它们价格的上涨对下游的丝绸、服装等行业又会带来多少影响呢?茧丝绸价格的暴涨究竟是该喜还是该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福又是祸呢?
蚕茧产量减少:并非仅仅因为干旱
不言而喻,一种产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陡然飚升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生产出现问题造成产量下降,供需矛盾突出。二是不法商贩囤货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今年恰逢我国南方数省遭遇罕见干旱灾害,各种农作物包括蚕茧在内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蚕茧在产量上明显比往年减少,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蚕茧价格的上涨。
以广西为例,这个号称“中国蚕桑之乡”的地方2009年蚕茧产量已经突破全国总产量的30%。但是,到2010年一季度由于持续性干旱的影响。导致桑园土表水分蒸发量过大,致使已发芽的老桑失水生长缓慢,桑叶减产。同时,旱地刚种下的桑苗出现不同程度的枯死缺苗现象。更让人头痛的是,因为没有水施肥之后桑树也无法吸收,所以全区绝大部分桑园无法施肥,这就给今后的桑蚕生产埋下了隐患。有关部门预计,桑叶产量将下降30%以上,以此推算估计春季蚕茧的产量也将下降15%左右。
蚕茧产量的下降和市场的硬性需求是拉高茧价的主要因素之一。
受干旱影响导致蚕茧减产是我们一目了然的情况,然而我们看不见的蚕茧减产因素还有哪些呢?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是蚕桑生产的根本问题之一。如今,各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留守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众所周知,栽桑养蚕是一个主要靠人工作业的行当,并且劳动强度还相当大。显然仅仅依靠留守的这部分老人零星喂养是根本不可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同时,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另外一方面又直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据了解,在目前四川、重庆等地部分乡村一个青壮年劳动力工作一天的价格在80―100元左右。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又间接拉高了包括蚕茧在内的农产品成本。
更让人担忧的是,现在各地农村普遍存在年轻人不懂干农活的情况。大多都是一边读书一边混日子,年龄一到就直接升级成“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后继不足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最近各大媒体一直在热议第二代农民工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农民工有二代,农民的二代在哪里呢?当一部分专家学者正刚刚开始思考“今后谁种地?”这个问题时,“今后谁养蚕?”已经切切实实的摆在了茧丝绸行业的面前,并且已经开始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问题还是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实际上,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回乡创业的年轻农民工也越来越多。不过,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有养泥鳅的、喂山羊的、鼓捣狐狸的等等,就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有报道养蚕的。就这个问题,记者曾经和央视农业频道致富经一编导聊过。她只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你听说过谁养蚕发了大财?真是一语中的,鞭辟入里啊,确实也是没听说过。
养蚕为什么发不了大财呢?那就是因为忽高忽低、扑朔迷离的蚕茧价格。按照丝绸行业内部公认的一种说法,蚕茧行业有一个所谓的“三年规律”。即茧丝价格每三、五年左右就出现一次波峰或者波谷。但是,这个据说是“屡试不爽”的规律从2005年开始就不灵验了。2005年蚕茧价格每市斤10元左右,2006年突然涨到17、8元,2007年又跌至9元。这就严重打击了本来就对市场把握度不高的蚕农的生产积极性。搞得部分蚕农心力交瘁,最后干脆“不和你玩了”,不养蚕了。
综上所述,造成今年我国蚕茧产量的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记得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那么从2009年开始的持续性干旱,就是引发潮水退去的直接原因。蚕茧价格直线飚升之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是在裸泳。
茧丝绸价格飚升:谁都不会是赢家
作为丝绸行业生产原料的蚕茧价格飞涨,其引起的必然是全行业的异动。首当其冲的便是国内大大小小的缫丝企业。一方面的蚕茧价格的高昂,一方面是蚕茧的紧俏,另外还有来自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这就好比三座大山压得缫丝厂抬不起头来。
目前,我国主要的丝绸生产企业集中在沿海一带。但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广西、四川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蚕基地。由于广西受旱灾影响较为严重,于是大批的缫丝企业飞奔入川抢购蚕茧。但是,由于沿海缫丝企业的协议蚕农一般都在广西。所以,企业在四川收购只能是临时抱佛脚、各显神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购成本。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因素,长途运输费用的增加无疑对蚕茧的成本来说又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即便是花高价收购到蚕茧的缫丝企业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行业内称之为“茧丝倒挂”,意思就是生产一吨生丝需要蚕茧的价格,比一吨生丝的市场售价还高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就是蚕茧价格上涨过快、过猛,缫丝企业没有缓冲、反应时间。目前,这种倒挂程度大约在2―3万元左右。
缫丝行业面对这样举步维艰的局面,一部分中小型丝厂只能是停产观望,而一部分有生产订单的大型缫丝企业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流血牺牲”。不过,一些专家预测随着第二批、第三批春茧上市,供应面紧张的局面将逐渐减缓,鲜茧的价格可能要小幅回落,“但也不可能有大的调整。”
生丝价格随着蚕茧价格应声而涨,这又给下游的丝绸面料、服装企业带来了烦恼。众所周知,我国的丝绸面料大部分是出口国外。而这飞涨的价格,让外国人也不得不采取暂时观望的态度。实际上,5、6、7月原本应该是丝绸面料订货的旺季,目前却变成了淡季。
而对于广大国内的丝绸服装消费者来说,现在想要穿着丝绸制品就得比以前多付20%―30%的钱。从5月初开始,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丝绸服装销售价格均已经不同程度的涨价。在一个买某品牌蚕丝被的柜台前,售货员就对顾客说:“蚕茧价格涨得太狠,蚕丝被不涨价不行,你现在不买,到了夏天销售旺季肯定还要涨价。”
那么广大蚕农呢?老实说,今年蚕茧价格处于如此高位蚕农是确实得到了实惠。特别是对南方受旱灾影响的蚕农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么高价位的蚕茧对他们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众所周知,广大蚕农一贯是跟涨不跟跌。眼看今年春茧价格如此“有搞头”,那么必然调动起他们的养蚕积极性。可想而知,随着已经逐渐消退的旱灾,在广大桑蚕区一窝蜂似的增加养殖量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就接下来的蚕茧价格,目前谁都无法预料。广大蚕农是否能如愿在以后的蚕茧生产中搞到“大钱”还是一个未知数。
蚕茧价格暴涨暴跌的背后,恰恰就是说明这个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所以,茧丝绸行业各环节共同努力培育出一个和谐的、科学的蚕茧市场才是当务之急。
蚕茧行业治本之策:提高质量、科学发展
茧丝绸行业的不论是今年的价格飞涨还是前几年的低迷。呈现如此乱象的原因,归根结底蚕茧的产量不稳定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个矛盾,在目前农村养蚕劳动力不足以及农户养蚕积极性不稳定的客观条件下。有计划的培养一部分养蚕大户或者是蚕桑养殖公司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在号称中国绸都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凤垭山后山一幢农房里,杜学茂和他老婆已经在这里经营了5年。2004年底,这夫妻俩把在市区经营的一家火锅店转手之后来到这里承包了一片荒山,开始过起了栽桑养蚕的生活。每年到了养蚕季节便雇用人手进行养殖,闲时便利用本身劳力管理桑园。不过由于受川东北地区丘陵地形限制,桑园的管理、桑叶的采摘相对比较困难。这几年以来,伴随蚕茧价格的跌荡俩口子也是整天忐忐忑忑。但是,杜学茂也坦言总的来说由于规模上去了,每年的情况都还比较好。蚕茧价格高的时候就赚得多一些,蚕茧价格低的时候就赚得少一些。
杜学茂的这一席话可谓是肺腑之言,蚕桑生产上规模、科学化管理已然是大势所趋。
说到蚕茧的质量,缫丝行业的资深人士恐怕不会忘记。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生产一吨生丝大约需要干茧2.8―3吨。而现在,没有4吨干茧基本上不要想能生产出来一吨生丝。目前,由于蚕茧皮薄、含水量大造成的蚕茧质量低下几乎已经成了这个行业的通病。
试想一下,质量好的蚕茧就算价格贵一点,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多,产生的效益高。两相权衡,按照上面的比例一换算孰轻孰重一眼便知。好的蚕茧生产出质量好的生丝,然后又生产出来高档的丝绸,之后是更高档的丝绸服装。毋庸置疑,高质量的产品在茧丝绸行业的每一个环境上都会给这个环节带来相对高昂的利润。降低生产成本,缓解由于蚕茧涨价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狠抓产品质量也是茧丝绸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
茧丝绸是具有数千年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茧丝绸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目前我国的茧丝绸行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茧丝绸体系不健全,受各方面影响较大,价格波动更大。眼下,绿豆涨价被戏称“豆你玩”,大蒜涨价名曰“蒜你狠”。而我们的蚕茧、生丝价格继续暴涨下去,估计就会被叫做“蚕死你”了。
活动咨询电话:010-62298534
2010纺织服装十大评选报名海选火热进行
上一篇
走街串巷_小身板_不可估量
下一篇
好事成双的高邮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