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坪堰村:脱贫走上阳光道
近日,记者接到铜梁县侣俸镇坪堰村冉光红打来的电话:“我的新房子即将交房,漂亮得很,有空过来看看不?” 早在2006年底,记者就与冉光红见过面。以后,他成了记者的定点联系户。 网箱养鱼,“富”了少数坑了多数 2006年,重庆遭受百年不遇大旱,不少地方因肥水养鱼,农民守着水库喊渴。铜梁痛定思痛,决定取缔辖区库塘所有网箱养鱼。这一决定遭到了部分养鱼户的抵制,其中,来自坪堰村的抵抗尤为激烈因为全县4000口网箱,坪堰村便占了一半。当时只有28岁的冉光红血气方刚,找记者反映情况,这样我认识了他。 坪堰村位居铜梁、潼南两县交界处,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加上位处青云水库库区、人均耕地少,是全县15个市级贫困村之一。从1995年起,坪堰村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青云水库搞网箱养鱼。 到2006年时,坪堰村发展起了230家养鱼专业户、2000口网箱。冉光红便是其中之一,有13口网箱。若是收成正常的年份,他每年可收获13吨鱼、近3万元纯收入。在当时,冉光红算得上村里的“富裕阶层”。 那时,记者在冉光红的家里看到,这个“富裕家庭”其实并不富裕,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四间瓦房,基本上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冉光红说,一口网箱每天至少要投25公斤饲料,由此,青云水库的水质恶化严重,因疫病或缺氧造成的死鱼现象常有发生。有一年,水库发生大面积死鱼,害得他数年的利润顷刻赔个精光。 更为严重的是,因库水污染,村民守着水库没水喝。冉光红的家就在水库旁边,却不得不到数十米外的田边挑井水喝。而村里的井大多是浅水井,不仅水质浑浊,一遇干旱天气,还会干枯。况且,能从网箱养鱼中受益的农民毕竟只是少数,在全村724户、2424人中,养鱼户还不到1/3。 青云水库的养殖污染问题,还影响到了铜梁侣俸镇、少云镇和潼南小渡镇等环青云水库近1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搞网箱养鱼,不是脱贫致富的正道!”政府干部几乎花了一年时间,才做通了养鱼户的思想工作,于2007年底全部拆除了水库网箱。 改变落后,从改善基础设施开始 艰难的网箱取缔过程,也让县里和当地政府深刻意识到:要想网箱养鱼不死灰复燃,还得从根本上改变坪堰村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们决定首先从村民最关心的行路难、喝水难、住房条件差等问题入手,大幅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 2008年,村里利用县里13万元扶贫资金,又通过社会集资、群众捐款的办法,共筹集资金45万元,新修7.76公里村级公路和12.3公里社级公路。 2009年,村里整合县扶贫资金14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扶资金30万元、县村村通工程建设补助资金120万元,农民自筹和社会捐助资金78万元,共计242万元,完成了村级主干道4.56公里水泥路面建设。这一年,村里还结合县级土地整理项目,整治社级公路5.5公里,新建农村作业便道33公里,实现了农村水泥作业便道户户通。 2010年,村里整合“千村脱贫”资金30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扶资金15万元,又完成了3.2公里村级路面改造。至此,坪堰村从根本上解决了“行路难”,成为全镇交通条件最好的村之一。 2009年,村里还整合26万元扶贫资金、25万元人畜饮水资金及村民自筹15万元,在全村范围实施自来水集中供水工程。2010年11月,村里人全都用上了自来水。而取水源,就是已恢复一湾碧水的青云水库。 2011年,坪堰村又获得900万元农民新村建设资金,启动了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首批66套住房已全部封顶,预计今年底前交付使用。冉光红便是集中的建房户之一。记者看到,这个集中居住点就在公路边,离村级办公楼仅数十米远。 冉光红的住房共有130平方米,一楼是门面和农具房,二楼有一个客厅、一间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三楼有一个客厅、两间卧室,户型合理。让他更高兴的是,这个农民新村不仅户户通公路、电、水、广播电视和通信,还要户户通天然气,并配套有广场、绿地和商店、幼儿园、村医务室、农民书屋、垃圾收运站点,不比城里的居民小区差。 就这样一套住房,冉光红自己只需支付8万元,基础设施及配套等费用均由政府出资修建。 镇政府驻村干部刘绪章说,第一期66套住房交付使用后,镇里将立即启动第二期54套住房建设。她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坪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及村容村貌,已在全镇19个村中位居前列。 增收有“道”,贫困村终摘“帽子” 很显然,要改变坪堰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还不够,还得引导村民开拓新的增收渠道,使他们获得比网箱养鱼更多的收入来源。 2009年,坪堰村得到567万元土地整理项目,共整修山坪塘23口,新修蓄水池5口、引水沟660米、输水管3900米,整修灌溉渠3800米,新增耕地1023亩。 村支书唐应中说,通过土地整理,村里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在上世纪70年代,村里就修建了提灌站,但因渠系破损、山坪塘年久失修,早已不能发挥灌溉作用。经过土地整理后,全村不仅增加了1000多亩耕地,还实现了旱涝保收,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水利条件的改善,使过去的养鱼户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2010年3月,记者第四次见到冉光红时,他已迫不及待地承包了4亩山坪塘养鱼,自家的2亩稻田也用于养鱼。 “我去年共卖了3000斤鱼!”冉光红说,因为他现在采用的是白水养鱼,产量虽低于网箱养鱼,但每斤鱼的利润却翻了一番多。另外,白水养鱼不用投入多少劳力,他还能有精力种粮、养猪,农闲时,也可再做点零工,一年纯收入有3万多元,比网箱养鱼高。 目前,坪堰村已发展水产养殖户120户,养殖面积600亩。 在拆除网箱后,坪堰村还依托县里实施的“雨露计划”和镇里举行的技能培训班,先后组织500多村民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其中15名村民还被选派到中职院校接受长期技术培训。 “这一做法使我们村的不少人从"小富"变成了"大富"!”村主任龙云高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全村共有30多户网箱养鱼户“走出去”创业,做成了更大规模的水产业。其中,龙恩兵到贵州承包了一个水域面积达2000多亩的水库养鱼,一年纯利润达90万元,是过去的10多倍。 掌握了技术之后,大量村民纷纷进城打工。目前,全村共有850人在外地打工,比2006年增加了600多人,他们每年纯收入均在15000元以上。在这支打工队伍中,王方学、邹亮、何吉万等10多个村民脱颖而出,做起了工程承包,人均年纯收入达40万元左右。 去年,坪堰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多元,比2006年增加4000多元。有鉴于此,坪堰村于今年3月1日正式通过市扶贫办验收,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