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引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
党爱玲是合阳县行家庄村一个普通农妇。2005年,看到别的村红提葡萄大把赚钱,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从信用社贷款3000多元栽了两亩红提,2006年收入4000多元,收回投资还有了赚头;到了2007年,两亩地一下子收入了17000元;2008年又翻了一番收入33000元,让她赚了个“盆满钵 溢”。她逢人就说:多亏政府给自己壮了胆,鼓了气,让自己致了富,翻了身。 在合阳,因政府引导受益致富的不只一个党爱玲。 近年来,为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合阳县针对农民发展产业“怕风险不敢干、怕投资跟不上、怕技术不到位、怕产品卖不出”等难题,积极引导,巧用四根杠杆撬动了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倾力打造西部果畜强县,成效初显:全县果业面积发展到45万亩,人均1亩果,年产值近10亿元;奶牛存栏2.4万头,累计建成标准化小区和挤奶站各104个,日产鲜奶100吨;农民年人均果畜纯收入2000多元,占到年人均纯收入3007元的66.5%。 靠企业引路。有投资没收益,大投资小收益,是农民发展产业的最大担忧。为此,合阳县整合土地资源,招引“能人”来合投资,做给群众看。东澳公司就是合阳引领红提发展的第一批企业:政府出面协调城关、坊镇、知堡三乡镇1000亩耕地,企业投资650多万元种植红提葡萄,去年利润160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白灵、孟家庄、颜家坡等村发展红提2100余亩。引进投资2.5亿元的恒兴果汁厂,年消化苹果5万吨,确保即使残次果也有销路,给果农吃了“定心丸”。与此同时,他们还把这种办法用在奶畜业发展中,先后引资2亿元建成5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同时协调伊利、银桥、优士利、兴隆等乳品企业“加盟”合阳奶畜发展,在“三鹿事件”前后保证每千克(kg)鲜奶不低于2元收购,使得合阳奶畜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热情不减,短短几年间就由原来的千余头发展到2.4万头,现代奶畜业雏形已基本形成。省农业厅厅长王宏多次赞叹:合阳奶畜业起步晚,起点高,速度快,位居全省前列。 靠项目铺底。要彻底打消群众顾虑,只靠企业引路还不行,政府还得垫底子。合阳多方争取项目用于产业发展,筑巢引凤,带着群众干。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合阳的现代农业苹果项目资金,加上县财政配套资金和农民自筹,连续三年都在一亿元以上。除此之外,他们投资1000万元,集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研发推广、试验示范、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于今年10月建成,为红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4000平方米的合阳县奶业大楼已开工建设,主体年底可竣工,明年起即可培训奶农,同时进行第三方奶源检测并就近化验检测奶牛疫病。 靠政策壮胆。为了给群众发展奶畜业壮胆气,合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政府积极协调信用联社、邮政储蓄、农行等金融部门,为群众争取贷款,凡愿养牛的,每户可贷款5—10万元,县财政按1万元贷款贴息500元给予扶持;购买进口奶牛的农户,县政府每头还给1000元补助,包联部门每头再补助3000元;奶牛标准化小区达到标准的县财政给予15万元补助等等,从而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县政府与陕西华牧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3000头进口澳牛合同,意欲建设良种奶牛核心群,并进行系谱建档工作,积极推广性控技术。截至目前,该县财政先后投入果业发展扶持资金783.94万元;用于畜牧业扶持发展奖补资金3500万元,先后发展果业专业村103个,省级示范园10个;甘井和知堡两个乡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果业百强乡,浩大养殖场和百利养殖小区已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标准化养殖小区。 靠服务撑腰。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苹果、葡萄、奶牛专业合作社108个,并逐步向经济实体型转变,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贴心服务,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为载体,每年拿出10万元的培训经费,聘请专家来合阳长期技术指导,编印《合阳农业信息》、《畜牧信息》,发布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形势分析、农产品价格、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信息,抽点农技干部下乡包点、进村入户,为群众进行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还投资6800万元,使全县282个行政村通了油路(水泥路),使农副产品出售不再路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