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62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养猪富了岸坎村

发布:2024-11-03 22:59:3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20 手机版
养猪富了岸坎村
流水潺潺、深山幽壑、奇山异石……美景尽收眼底,一辆辆机动车停在路边装运村民售出的生猪。1月7日,记者乘车行进在利川市沙溪乡集镇至岸坎村的水泥公路上,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着村民收获的喜悦。 距沙溪集镇7公里的岸坎村,是全乡生猪养殖村,有17个小组61户村民,1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达50户,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达12户,全村能繁母猪450多头,商品猪人均达2头以上。 谈到村民从传统农业转变到特色产业的历程,村委会主任李学英说:“我是从事大米加工的,糠、碎米、油粑等副产品销售困难,我就动员村民多养生猪。我把这些副产品提供给谭桃林、阳洪文用于养殖,如果他们赚钱了就付给我钱,赔了就不用给我钱。”李学英担着风险让村民养猪,村民的思想包袱减轻了,第一年尝试就获得收益。尝到甜头的谭桃林、阳洪文二人成了全村学习的榜样。从此,岸坎村村民开始大规模养殖。 走进养殖大户谭桃林家,院子后32间猪舍整齐干净。2003年,谭桃林多方筹资15万元,并贷款8万元,修建了场房,从此开始大规模养殖。2010年,谭桃林养生猪120头,已经卖出了90头,收入达9万元。“生猪价格和销售情况都不错。我们主要销往四川、湖南等地,2010年比去年多收入了2万多元。”谭桃林夫妇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岸坎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养猪条件。漫山的白菜、萝卜,都是种来喂猪的,村里喂猪所需的青饲料供应充足。2003年,谭桃林修建了一座200立方米的蓄水池,足够的水每天冲洗猪舍,大大降低了生猪发病率。同时,还修建了一口150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用作生活燃料,沼气渣作肥料种植蔬菜。 走进谭桃林的屋子,火炉上方挂着一大排腊肉,大彩电正播放着新闻,桌子上放着几本《养殖技术》杂志。谭桃林长期订阅养殖类书籍,学习科学养殖,还多次到邻近的咸丰县参观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2005年,州畜牧局、农业局联合进村进行生猪养殖培训,村里还定期利用光碟对村民进行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村民们大多成了养殖能手。谭陆洲夫妇今年都已61岁,老两口看到村里人养猪富起来了,于是从2005年开始也大规模养殖,现有猪舍12间,2010年共养生猪40头,收入4万多元。往年,老两口从事传统农业种植,每年收入只够糊口。现在,老两口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家里洗衣机、冰箱、电磁烤火炉等家电一应俱全。 过去养猪怕卖不出去,现在村民们也不愁销售了。他们说:“我们销售不出去就找‘猪书记’。”村民打趣叫的“猪书记”就是岸坎村党支部书记谭兴怀,通过他的联系,村里的生猪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如今,沙溪乡也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专业营销队伍,村里的生猪更是好销了。 养殖最怕的就是疫情,一旦出现疫情,村民就会损失惨重。为此,沙溪乡积极做好防疫工作,确保“不漏村、不漏组、不漏户、不漏圈、不漏头”。几年来,全村从未出现过疫情。 新的一年来临,谭桃林有个梦想,想购买一台电脑,宽带接到家。谭桃林说:“到那时我就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资料,查看市场行情,更加科学地养殖。”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