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郑竹良眼看着商机从身边溜走的时候,他的父亲郑金根却做着另一个打算。让他没想到的是父亲这么一掺合却造就了两桩美事。
郑竹良的父亲郑金根:总的来讲,他找老婆最重要。
记者:为什么这么想?
郑竹良的父亲郑金根:在农村二十五六岁就要结婚,到30岁出头的话找个老婆是很难的。
2005年的时候郑竹良31岁,这在农村是十足的大龄青年。在本地人看来郑竹良除了嘴巴好,就没有什么长处了。
2005年8月,郑竹良通过一家婚姻介绍所认识了一位外省的女孩子。那个女孩子叫黎小芳,大学毕业,在广西的邮政部门工作。两人电话通了不到一个月,郑竹良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郑竹良:后来我在没通知她的前提下我就跑到她工作的地方去了。
一星期后,令戴家村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郑竹良把黎小芳领进了家门。见面仅仅一周,黎小芳就辞去了工作,不远千里来到郑竹良的家,只因郑竹良说的一句话。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只要有一碗饭我先给你吃,这点你不要担心。
记者:这句话当时让你很感动吗?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对。
记者:当时感动到什么程度。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反正就是已经很感动了,起码自己心里面不再犹豫,就是决定跟他走这个意思了。
这句连郑竹良也许都难以相信的爱情誓言竟让黎小芳离开家人,从广西来到了浙江。然而放下爱情的甜蜜,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家里只有1000多只鸡,能养活家里的人吗?
黎小芳来的时候正是鸡蛋价格的高峰期,她在鸡场里一转,心里有了底。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我慢慢算算利润,其中一天也有两三百元好赚的,我说1000多只鸡一天都有两三百元好赚,那要是养多起来,那不是翻倍赚下去,那不是收入还蛮好的。
黎小芳看好蛋鸡养殖,这时郑竹良也告诉她,根据曲线图判断,现在进鸡雏正好能赶上下一轮鸡蛋价格高峰,可是他没有扩大规模的资金。这时,已经是一家人的黎小芳说话了,她从娘家借。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刚开始是很不愿意的,也不情愿借钱来。
记者:最后你怎么借出来的。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后面我先从我妈那里做工作去,我妈一直都很心疼我的。
2006年初,靠着妻子从娘家借来的10万元钱,郑竹良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了5000只,鸡场规模翻了5倍,可是人手一个也没有增加,主要的劳动力就是郑竹良的妻子和父亲。干活的时候黎小芳也经常想起郑竹良的爱情誓言,有一碗饭也先给你吃。可在一起之后她却发现能吃上这碗饭太难了。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一般朋友同学当中,她们有的人长得难看,家里条件又不好,她们都嫁了好老公,可是我没有,心里是有点不平衡,她们家里条件那么好,不会像我家过得那么苦。
记者:现在就觉得自己过得很苦是吗?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对。
记者:有时候自己觉得苦到什么程度?
郑竹良的妻子黎小芳:特别是生小孩的时候,我是明天生小孩,今天还在鸡舍里挖鸡粪,天天大肚子趴在那里拣鸡蛋,这苦真是很难过很难过的样子。
由于长时间喂鸡,黎小芳的手经常被鸡啄破,为了赶时间,黎小芳走路都是一路小跑。生活改变了这个女人的容颜,唯一让她欣慰的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鸡蛋的价格开始回升。这也是郑竹良第一次依靠那张图对市场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郑竹良:普通蛋鸡就是在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的上半年这一年时间,一只普通蛋鸡盈利是在25元钱。
扩大规模见到了效益,然而郑竹良却发现了一个危机。2005年以前的曲线图中有一个规律,每年的10月是鸡蛋价格转向低谷的开始,经过几个月的低位运行还会迎来下一轮的价格高峰。可是,在2007年10月,郑竹良却发现这个规律将被打破。
郑竹良:2006年的五六月份价格走高,走到2007年的10月份开始走低,这中间相差多少时间了,18个月一年半的时间,好了一年半,行情再差下去,你想半年会反弹,不可能的。
由于预判鸡蛋价格将在低位运行很长一段时间,2007年下半年,郑竹良两口子决定不再对现有品种补栏。那么鸡场到底养什么样的鸡才赚钱呢?
这里是新安江市场。2007年7月,郑竹良在考察市场时碰见了鸡蛋销售大户于松青两口子。在于松青的摊位上郑竹良注意上了一种卖价很高的鸡蛋。
上一篇
牛粪成了抢手货
下一篇
刘家翠:帮困助弱的致富女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