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师范类 本科公办
阿坝师范学院创办于1978年,所在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大无畏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学校原址汶川县威州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迁至成都郫县古城、团结两镇和彭州市“一校三区”异地复课,2011年迁址汶川县水磨镇,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831人,其中本科生8572人。在艰苦的办学岁月中,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逐渐孕育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
【办学思路】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实力较强、民族教育特色鲜明、服务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突出、区域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坚持“两评估、两转型”发展战略,实施“1+7”高质量本科建设工程,将学校建设成为民族地区师资培养的摇篮、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69.28万㎡,建筑面积24.72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62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1亿元。现有基础性实验室59个、专业实验室87个、实训室86个,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36.01万册,特色书库4个,期刊数据库6个,电子期刊43.27万册。校园网出口总带宽3.4Gbps,覆盖校园信息点10925个。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843人,其中,专任教师494人,生师比为19.53: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112人,高级职称占比30.97%;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405人,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5.63%;“双师双能型”教师174人,占比35.2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阿坝“英才计划”菁英人才3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
【教育教学】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初步构建“一体化、两对接、三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有14个教学单位,26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省级“卓越教师”计划2个;省级一流课程、示范课程及特色课程13门;省部级教改项目29项。文科改革成果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并在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作大会交流。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学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申报的《六爱三径:小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校本实施策略》《学科育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独立申报的《转型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4-3-7-3”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学研究】学校确立了教育学、数学2个重点学科,民族学、艺术学2个特色学科。现有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1个,州级专家工作站1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4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4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37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95篇,SCI/EI/CPCI收录155篇;专利授权32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项。1项成果被国家社科成果要报收录,呈报中央政治局。
【文化传承】学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藏羌非遗艺术保护与传承,以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为牵引,以培养学生懂民族知识、会民族文化艺术技能、有民族情怀为目标,开展课程建设、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组建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学团队,开设《藏羌排舞》《藏族历史与文化艺术》《藏羌文化及文献翻译》等民族文化类课程22门。出版《嘉绒语研究》《羌族释比经典》《羌族石刻文献集成》等著作18部,开发羌族传统体育项目23项。开展藏羌锅庄比赛、岷江魂艺术节等系列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
【社会服务】学校投入经费301.8万元开展凉山支教助力脱贫攻坚,投入经费718.9万元开展校地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学校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嘉奖集体。承接地方横向项目33项,签约经费628万元。2017年与阿坝州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孵化企业92家;近三年企业年均提供就业岗位418个,共创营业额近1.2亿元,贡献税收217.28万元。投入经费292.21万元,与汶川县共建“汶川南部学区教育联盟”,引领汶川基础教育发展。自2017年始,与汶川县政府合作开展“熊猫指数”研究,发布县域居民健康指数与幸福指数,为政府医疗卫生、疾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育人成效】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9月,我校师生被选派到俄罗斯参加中俄文化交流,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普京总统亲切接见。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886项次,其中国家级58项次;考取研究生428名,本科学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超过7%。2022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0.8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我校2021届毕业生的通用能力总体达成度达到93%,育人成效较好。
【社会影响】办学四十余年来,我校培养的学生熟悉民族政策,专业功底扎实,靠得住、留得下、干得好,受到四川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我校校友在阿坝州13个县担任现职县处级领导干部90余人,约占10%;在阿坝州教育行业工作达2500人,约占20%。特别是升本以来,学校应用型办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是全国首批72所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联盟单位之一、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学校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崇德向善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对标竞进”工作经验在全省高校交流。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489名,较2021年提升49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zaoanwang@qq.com 苏ICP备1704205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