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退休的记者卖兔头

2024-09-19网络转载浏览:7241次

这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好吃嘴栏目的直播现场,主持人介绍的是成都名吃--兔头.当地媒体曾做过统计,成都一天就要消耗十几万只兔头,这其中四分之一都来自成都青羊区淳风村边上的一家小店。   王建慧:“按我们成都话说,就是味道真是好极了,没得说。”

文晖:“喝点小酒,啃点兔头悠闲,惬意。”

宣贵琼:“鱼香兔头一份、麻辣兔头一份……”

宣贵琼是这家乡野小店的店老板,靠着卖兔头她已经积累了上百万元的财富,可就在4年前,宣贵琼还在报社做记者,她的创业路是从一顿饭开始的。

2003年6月,宣贵琼买了套新房子,搬家后她请几个新闻界的朋友来家吃饭,为了满足这些朋友们略微挑剔的胃口,宣贵琼决定用自己的拿手菜来招待客人。

宣贵琼:“我把兔头一做,一大盆一大盆的就摆着,就在我的屋里,大家就开怀畅饮,一吃,他们说,哇,宣大姐,你手艺这么好,你怎么不开店吗。”

朋友在酒桌上说的话竟真让宣贵琼动了心,再加上当时宣贵琼已快年满50岁,再过几个月她就要退休,这几句话正给她指了条明路,当时她就激情澎湃地给自己勾勒了一副无比美好的蓝图。

宣贵琼:“我就说好,大家喝啤酒,喝,一瓶酒就下肚,五分钟就决定了,我们就干,当时就怪得很,当时幻想得好好,就想着一天弄一万个兔脑壳出来,一个赚一元钱,我们就要赚1万元钱一天,就想得那么美。”

宣贵琼这样想不是没道理,因为她了解,在成都,只要是朋友聚在一起喝酒,那兔头就是必不可少的下酒菜,这已经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了。她所在的报纸曾做过统计,距离成都140公里的养兔大县井研县,一年至少要往成都供应1000万个兔头。宣贵琼觉得自己从中分一小杯羹,应该没问题。

2003年8月,宣贵琼在成都青羊区的淳风村边上,开起了自己的店。在农村开店会不会有人光顾,当地村民都持怀疑态度。

郑清慧:“瓜娃子来这儿开兔头,哪个来吃啊,2元多钱,我们每天才3元多钱。”

谢长福:“兔头要2.5元一个,像我们农民,如果2.5元,我们可以称半斤五花肉来吃。”

可宣贵琼认为这个村子离成都市区开车只要10分钟,店门口就是通往市里的公路,最关键的是它租金便宜,在没扩建之前,一个月只有500元,相当于市里店面价格的五分之一。只要自己把兔头的味道做好,酒香哪怕巷子深?

就在这间屋子里,宣贵琼迈出了她创业的第一步。

第一次宣贵琼试着做了400个兔头,把兔头摆上柜台,宣贵琼等着生意上门,但是等到的结果让她怎么都没想到。

宣贵琼:“第一天400个才卖了23个,当时就把我们几个气死了,我说咋办吗。”

同样的兔头为什么能受到朋友的欢迎,自己开店却无人问津?宣贵琼思考再三才明白,兔头是卖给城里人吃的,但自己的兔头根本没人知道,哪会有城里人来吃。而村民又买不起兔头,所以宣贵琼由一天做400个兔头到最后一天做40个。那段日子,店里的员工都记忆犹新。

石学东:“我们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只卖四个兔脑壳,四个兔脑壳,就差不多就10元钱,那个时候,有些员工,十多个员工,全部都在店上,没有事干,就只有乒乓球。”

小店每月各项开支起码得七八千元,而销售收入还不足支出的十分之一,宣贵琼把做记者多年攒下的积蓄都拿出来苦撑局面。赔钱的日子一熬就是半年多,生意依旧不见起色。宣贵琼心里后悔当初的莽撞,现在的她骑虎难下了。

宣贵琼:“因为我当了十几年的记者,觉得本身在人面前,还是比较体面的人,而且开这个店呢,雄心勃勃的,计划是一天就要卖一万个,赚一万元钱结果最后是落成这个,惨败,我觉得我的脸面,有点搁不下。”

紧接着,宣贵琼发现了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攒了半辈子的8万元钱全都赔光了,这时的宣贵琼已经无路可走。

宣贵琼:“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困难了,我又好面子,很要强的性格,我又不愿意跟亲戚朋友借钱。当时我就伤心的痛哭了一场,我想难道就这样子就垮了,哎呀,我当时就觉得难受到极点,但是我又不甘心失败,我这辈子都是不甘心失败的人。”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