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在车窗上的财富
就在关键时刻,父亲给柯秋平指了一条道:广州的七套房产,2007年时每年的租金已经有二十多万元,他完全可以靠租金在广州过上好日子。柯秋平却听不进去,他还要卖房去做膜。
柯秋平:搭了命也要上去,一定要成功,再苦再累,哪怕死掉了,死都要死出个样子。
2007年8月,柯秋平拿着卖房的三百多万元回到工厂。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泡在车间里,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就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一天,一个试验结果引起了柯秋平的警觉。
柯秋平:那天有两个结果,上午是没出问题的,下午是出问题的。
柯秋平赶紧回到生产车间,让工人完完全全按照上午和下午的操作流程重新演示了一遍,他发现,工人在倒原料时动作上有一个破绽。
柯秋平:原料桶,他们是用吸管吸的,下午就是原材料不多了,他就直接倒进去了。停,我说,你再拿一桶,另外放旁边的那几桶,你不要倒,静悄悄地拿过来,然后用吸管再给我吸一遍。
原来,倒桶会把沉淀带入原料,吸管吸则不会有问题,困扰柯秋平半年的难题竟然是一个动作。他这才明白,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每一个都可能是生产膜的致命杀手。柯秋平马上带着工人对所有的机器重新修整。
经销商熊木发:以前的膜都是进口,他现在能把这个膜做到出口去。
经销商李湘菊:我在问柯总,我说,真的是你生产的?他说,是啊。因为真的压根就没有听说过。
韩国客商李基晶:价格也不高,还有质量和高档货一样的。
靠着低成本和运输优势,柯秋平的产品很快打开国内市场。到2011年时,柯秋平已经拥有八条生产线,工厂24小时生产,订单还经常排到一个月之后。生产步入正轨,柯秋平再次消失在众人眼前,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建筑膜。
现代都市建筑很多采用玻璃墙,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这些玻璃墙都需要做隔热处理,一旦全面实施,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建筑膜技术难度高,一旦做不好,危险性非常大。因此,柯秋平能否成功,关键就在这台机器上。他告诉记者,这台设备从国外购买要五千多万,但他却只花了一千多万元。 柯秋平:我们自己组合在一起的,美国的一些电源、一些配件,然后再加上国外的一些配件,配在一起,这样整个价格就下来了。
柯秋平用一年半的时间组装成功。目前,建筑膜已经开始投入市场,同时推出的还有手机膜、白板膜产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让很多人都惊讶。
艾增新:他做这个膜,就像变魔术一样,你今年是一个这个东西,明年就出一个那个东西。
柯秋平:我要拼命往上爬,再不爬,大帮人都涌上来了,我不用力爬,就会向下滑。
从一个打工仔,六年时间成为国内车膜界重量级人物,27岁进入太阳膜生产,六年钻研从外行成为内行,成长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初中毕业的柯秋平实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飞跃,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记者:谭思晨
摄像:刘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