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根扁担起家的千万富翁
2007年4月9日,重庆市雨过天晴。然而,受前几天下雨的影响,这里的西瓜生意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价格由每公斤3元降为不到2元。冷清的生意让批发商们非常无奈。 西瓜经销商甲:“西瓜不好卖,卖不了啊,卖不出去.都是亏本,哪一个都亏,没有哪一个不亏.”
西瓜经销商乙:“连我们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现在.不好做啊生意。”
就在西瓜积压、价格跳水、众多批发商生怕西瓜烂在手里的同时,同样做水果生意的邓洪九却交待自己的员工,马上行动,从产地紧急调回200吨西瓜。
邓洪九:“跟人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家不敢进的地方我们敢进,人家敢进的时候我们不进。”
这个市场上的西瓜是从云南长途运过来的,当时的进价每公斤在2元以上。4月9日早晨,邓洪九在云南的眼线打来电话说,西瓜价格每公斤已经跌破1元。邓洪九知道,同样的信息别人马上也会得到,当一窝风去买的时候,产地又会涨价。但多数人要过两三天,也就是积压的西瓜处理之后才敢出手。这两三天的空当,就是赚钱的机会,所以,邓洪九当机立断,决定马上行动。
邓洪九:“那种机会最多三天,我预估我们批发下来的均价,应该是9毛到1块,也就是说,每一斤都会挣到4毛钱,三到四十万斤赚个十来万块钱 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那个时间很短,不超过一个星期。”
因为抓住了时机,一周以后邓洪九如愿以偿。做生意如同上战场,拼得就是出奇制胜。多年来,邓洪九经过无数次类似的拼抢,从一个挑着担子卖水果的小商贩,变成了拥有上千万元资产的水果商。
学田湾街是重庆市的一条普通街道,街上卖水果的人比比皆是,邓洪九的水果生意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邓洪九幼年丧父,靠母亲种红薯勉强上完了初中。1988年,17岁的邓洪九来到这条街上,挑起了卖水果的担子,也挑起了养活自己和母亲的生活重担。
邓洪九:“我也学会了叫卖,我们卖广柑橘就叫“卖柑橘”.我慢慢发现,时间掌握好了,地点掌握好了,卖东西就快了.180斤到200斤的担子,担起来还要走街穿巷到处卖,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上了多少坡,下了多少坎,回去以后累得不行,累得受不了,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下,浑身疼得很。”
三年之后,邓洪九积攒了2000块钱,这一年5月的一天,他回到家乡,打算把钱交给母亲,让母亲过几天舒心日子。可回村后发现,由于交通不便,家乡的橙子一斤3毛钱都卖不出去。他知道同样的橙子在重庆市可以卖到6毛以上。他一咬牙把2000元家当全部投入进去,买了3000公斤橙子,第二天就赶到重庆,低价分给街头的伙伴们去卖。结果前后两天时间,他就赚了200多元,相当于他原来一个半月的收入。 邓洪九无意中做了一笔批发生意,他发现,这个不用担担子的生意能赚更多的钱。
邓洪九:“第一次感觉到批发那一块的利润给我带来的魅力,以至于说,我以后全身心投入批发这一块,不做担担了。”
1993年,邓洪九在重庆市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租下了摊位。这个市场每天要卖出2000吨水果,上千家水果批发商分享着这一块蛋糕,竞争非常激烈。
1995年5月,脐橙在重庆走俏,几天内价格从一斤3块涨到2块以上。批发户们纷纷赶往脐橙产地---离重庆市500公里外的万州区调货。邓洪九和四个伙伴也来到了万州的一个村庄。但到了之后,所有人都傻了眼,原来,当地果农见买主越来越多,把卖价从一斤1块迅速提高到了1块5。 按这个价收购已经无利可图,等了两天之后,批发户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朋友:“这个价格拉回重庆的话,肯定亏本,没有利润空间,我就和洪九说,干脆我们几个回去吧.他也没开腔 。”
邓洪九:“我一想,如果我们回家去,它什么时候掉价呀.掉成什么程度,我们掌握不了。”
产地到重庆走水路往返需要四五天的时间,邓洪九希望这四五天里出现奇迹,所以他干脆留了下来,帮村里的一个水果大户采起了橙子。 这期间,重庆市场上脐橙货源更加紧缺,价格继续上扬。而同时,这边的果农看到收购的人已经所剩无几,担心成熟了的橙子变质,价格就开始回落,不到两天就降到了一斤1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