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云南的声音说给中央听二
云岭乡面积有9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400多人,当地居住的全部是藏族。尽管邮路上自然条件恶劣,但是她无论天阴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来,甚至怀孕9个月时还走在送邮的路上。
尼玛拉木服务的村寨分布在汹涌的澜沧江两岸,其中有一条邮路必须跨过澜沧江。而过江只能通过一条简易的、锈迹斑斑的溜索,过江的工具就是一个挂钩、一根麻绳。一个阴雨天,拉木冒着大雨来到澜沧江边,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拉木依旧套上溜索,箭似的“飞”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体一下失去平衡,也根本来不及“刹车”,头朝着江对岸的挡墙直冲了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岸边的老乡冲上来,把她紧紧地拽住,使她过了这道“鬼门关”。
毕世华
富民护边的领路人
寄语:作为边境上的村官,第一我们要促进边境的和平与稳定,第二要使我们村的产业得到发展。
毕世华,今年32岁,担任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了。村里面的人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关键时刻总是冲在最前面,信得过、靠得住”。
毕世华担任红岩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带领村党总支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党员干部各项工作,同时带头学习,大力发展党员致富能手,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动群众谋发展的能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他带头修建使用沼气池、建盖大棚蔬菜,号召党员带头破除陈规陋习。
为了尽快让红岩村脱贫致富,他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核桃、咖啡、坚果种植技术,推广经济作物产业化种植,穿梭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授课。59岁的村民范小玉一家六口人原本住在破旧瓦房里,在毕世华的动员下带头种植核桃、咖啡,搞养殖,成为致富能手,家里还盖起了两层的小楼。范小玉说:“当初听村里说要推广种植核桃,还担心自己种不好,多亏了毕书记手把手指导。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以前种点甘蔗每年就七八千元,现在年收入有六七万元,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李娜倮
拉祜族的百灵鸟
寄语:作为一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名拉祜族民间原生态音乐人以及一名拉祜语乡村聘任教师,我将把拉祜文化带到课堂,传授给学生;将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歌,让广大群众传唱,把拉祜文化发扬光大。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子,一提到李娜倮,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道:“这可是我们拉祜族的百灵鸟啊!”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上几句李娜倮自己写的歌曲《快乐拉祜》:“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儿唱起来,蜜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拉祜人纵情歌唱。”
李娜倮13岁时学会了吉他弹唱、跳舞,16岁时就已学会了作词、作曲。作为勐根村党支部委员,李娜倮积极参与项目开发,群众不愿做的,她带头做;群众想不通的,她做思想工作;群众有疑问的,她耐心解答。在农闲之余,李娜倮热爱民族文艺创作,发扬拉祜族文化。在李娜倮的村里有个雅厄艺术团,她任副团长。当时队员不多,她就挨家挨户地去动员。在她的努力下,很多村民加入进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0多人。为了让艺术团活动丰富,节目充实,她坚持写歌,如今自己写的拉祜族歌曲已经有30多首。还将党的政策法规、党建知识编排成通俗易懂的“本土”民族歌曲、小品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
李娜倮创作的《快乐拉祜》、《真心爱你》、《新年快乐》等歌曲已拍成MTV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十二》、《倾国倾城》等栏目中播放。2008年被评为普洱市“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获全国青年歌手普洱市片区原生态唱法一等奖,2011年参加普洱梦想合唱团,并在中央电视台“梦想合唱团”节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张润相
致富不忘乡亲
寄语: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当选十八大代表,意味着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我希望把户撒优质稻做大做强,让户撒坝子的农户都受益。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怀着一颗热情善良的心,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当地1000多户种植户增收致富;她热心参加各种公益事业,乡亲们亲切地叫她“张大姐”。她就是44岁的景颇族妇女张润相——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阿露窝罗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1999年,得到乡妇联1000元小额贷款支持的张润相开始起步,生意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