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被一笔欠款逼出来的财富

2024-09-24 12:03本站原创浏览:5901次

张晓光:叫我回来交代,交代这个欠款的问题怎么处理,包括清欠人员也没法解决。

第二天,张晓光带着疑问从无锡回到黑龙江,才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经过,由于走之前有一批饲料的赊账没有结算,出现了69000元钱的亏损,这笔帐在当时不是小数目,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张晓光是整个项目的带头人,所以要他负责。  8510农场水产局局长:由于农垦这一块它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要是说领导追究下来的话,可能农场还要摊事。如果是说你亏损了,农场来买单的话,有一些同志还是不同意。

张晓光当时没有钱去还这69000元钱,而农场这时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如果愿意承包孵化场,69000元钱可以以后再还,并给出了承包350亩水面只要两万多元钱的优惠条件,渔场里剩下的670尾大白鱼鱼苗,继续交给他完成商品化。科研成果属于农场,经济效益属于张晓光。

8510农场水产局局长:在这时候,咱们技术力量不是那么太强,必须依托张总这块,他要走了,等于这个事业就要废掉,所以那时候从农场也好,从部门也好,谁都不希望他走。

农场看中的是张晓光的科研水平,在一番劝说下,张晓光回到黑龙江继续研究大白鱼。等以后赚了钱还这笔帐,更重要的是,以他的经验,兴凯湖大白鱼的确值得一搏。

张晓光:这种方式可以做一个新的项目,发挥我们的特长,或者是把这个事情完成它。

原本张晓光只是在孵化上取得了成功,这离商品化还很远。当时的农场都没有把兴凯湖大白鱼商品化,张晓光一没资金,二没市场经验,能成功吗?

然而,他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决定,在日后会把他推到山穷水尽的境地,就连家庭都几乎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1995年4月,张晓光带着借来的10万元,远离家人,回到黑龙江省农垦8510农场,承包这片鱼塘专心培育大白鱼。周围的人都对张晓光的这个做法非常不理解。

同学:当时我们很不理解他,我们认为他是真有点疯了,这条鱼能不能挣钱是个未知数,你就这么执着去跑,把老婆孩子全扔在无锡,一夏天不回去,能不能得到老婆孩子的理解,这都很难说。

员工张统强:资金、人员都是问题,你说单单想象是我要把这个事情做成,这一句话那要付出老多东西了。

别人的话,张晓光不是不理解,但他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农场里的一切让回到这里的张晓光感到熟悉,他甚至觉得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实现心中的那个愿望。但是正像别人担心的那样,这种幻想很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成了一种煎熬。 为了后续资金投入,张晓光从无锡贩卖四大家鱼的鱼苗到黑龙江,赚取差价。整整六年后,到2001年,累计投入八十多万,可是孵化出来的大白鱼苗却少得可怜。

员工张统强:出苗也真的出得很可怜,因为群体太小,当时做主要是靠人工做,这个人工做就靠人工挤,这条鱼本身比较骄气,你挤的次数多了,拉网次数多了,那都没有劲了,所以产得很差。

这个结果出乎了张晓光的意料,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工人到兴凯湖,希望可以捕到直接用于繁育的种鱼,可是,无论他试过多少次,还是和今天的情况一样,每拉一次网,就失望一次。

张晓光:本来是想马上见效益的,所以说一看到这个鱼,我们就慢慢地等待,耐心地要等待四年吧,我要是拉到半斤七八两的,我起码三年多就可以,但是这样的苗就没办法了,那只能等待它四年。

一条这样的小鱼长成可以繁殖的亲鱼,至少要等4年。到2005年秋,张晓光手上仍然只有两万多尾鱼苗,而承包费、人工费、饲料等开支,一年最少也要近四十万元,这时的张晓光再也顶不住了。  同学:可以说到处借钱,朋友的钱借完了,家里的钱拿出去了,借他小舅子将近百万。

妹妹:最缺钱的时候,一百块钱手机费都交不起,打电话,不是我妈给交了,就是我给交了。

2005年的年末,张晓光成了人见人怕的穷光蛋,被压得喘不过气,他甚至不敢到兴凯湖的湖边散一散步。

  

张晓光:我怕我心胸不开阔,但是我在有困难的时候,压在自己心里,我不来湖边看,但是我总把我小小的鱼池当成兴凯湖,当成大海一样,我想我的心能够承受这些压力,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这一年的农历腊月二七,张晓光用借来的8万元钱给工人们发完了工资,就剩下几百元钱,还欠着别人一大笔设备款,连回家过年的路费都没有了。同学的母亲王瑾看到张晓光有难处,拿出钱给他买了一张回无锡的车票。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